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大上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促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15日至16日省政府召开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会议,认真分析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全省产业项目建设基本情况,研判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省产业项目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变化趋势,研究部署在后危机时期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省长栗战书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做工作部署。

  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副省长程幼东、孙尧、于莎燕、孙永波、王玉普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哈大齐工业走廊、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张秋阳。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2005年至2009年的5年间,全省产业项目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2009年全省通过扩大投资,促进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大项目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全年在建施工项目10456个,比上年增加2741个,增长35.5%。这些产业项目建设与交付使用,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与重大影响。

  “报情况,议项目,谋发展”。两日来,全省各市地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畅所欲言,逐个项目作介绍,认真研究项目推进措施以及破解项目建设难题的办法,省城花园邨宾馆11栋会议厅内外始终充满着紧迫而务实的气氛。栗战书等充分听取情况汇报,与大家同商共议,一起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他指出,发展实践表明,项目建设正在转化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力,特别是好的产业项目无论是在经济高涨期,还是发展低迷期,都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黑龙江省建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项目,拉动了GDP快速增长,带动了整个社会就业,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争取了大量政策资金支持,增加了全省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纵向比较,我省产业项目建设虽然是年年有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横向比较,还不能回避全省项目建设特别是以工业为代表的产业项目建设相对滞后,在全国位次后移的事实。目前,黑龙江省的产业项目还非常薄弱,项目数量少,规模小、建设速度慢、建设成效低,项目结构不优化,大项目少,高新类项目小;项目规划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衔接不够;项目主体法人思想不解放,失却发展契机。对此,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产业项目投资,就是明天的发展。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靠技改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靠新上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及周边省区的差距,必须由一批重大的产业项目做载体、做支柱、做“引擎”。要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必须靠越来越多的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创造财富,增加税收,提供就业岗位。要增加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由源源不断的产业项目来支撑和接续。归根到底,抓产业项目建设,就是抓住了全省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就是抓住了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根本点,就是抓住了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处,就是抓住了龙江振兴腾飞的希望所在。全省上下必须深刻认识,高度重视,下大力气抓准、抓紧和抓好产业项目建设。

  栗战书强调,产业项目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支柱产业项目建设,优势产业项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是立省、兴省、强省的战略之举;积极构建具有龙江特色和适应国际化竞争水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产业项目建设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新的目标。我们要立足全省发展大局,善于在后危机时期寻找和抢抓新的项目建设机遇,善于在深化省情认识中找到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有力的禀赋支撑,善于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不断拓展产业项目建设的新思路。一要紧紧把握后危机时期大上产业项目的新契机。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先进制造、物联网等高端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指向。我国已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的产业发展主旋律。国内发达地区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低碳经济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国际分工的方式正由产业间分工转向产业内部产品分工和要素分工延伸;低碳技术和环境友好技术创新,正在引发以低碳发展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国内人均GDP由 3500美元向人均GDP5000美元的新消费高点迈进,居民消费处于加速释放期。只要科学研判这些发展趋势,把握这些经济发展规律,抓住这些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就可以因势利导,乘势而上,谋划和上好产业项目。二要明确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与目标。立足我省优良的自然禀赋条件、丰富的战略性资源、特有的科技创新要素等,突出低碳、绿色、人本、品牌、高效、国际化的发展理念,抓住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国际化产业转移、区域一体化产业差异化发展、城镇化战略升级带动产业精细化智能化的新机遇,在“十二五”时期,打造国家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先进制造基地、凸显地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后进赶超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保持在更长时间、更大范围,实现更高质量的科学发展。三要明确推进全省产业项目建设的主攻方向。结合实际,强化薄弱环节,在产业项目中突出大项目,在大项目中突出工业项目,在工业项目中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项目。要不断摆脱传统发展的思维惯势,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向传统优势产业要项目、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项目、向非公经济发展要项目、向扩大招商引资要项目、向发挥科教优势要项目、向与中央企业合作要项目。

  栗战书要求,产业项目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举措,重构项目建设通道。要加快项目审批速度,用好规划、土地、环保政策,清理和减免规费,破解融资难题,改善司法环境,加强项目管理,形成抓产业项目的合力,让发展要素顺畅地进入龙江,让产业项目建设不受任何障碍,把产业项目发展起来、财源项目干起来。他特别要求全省广大干部,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知耻而后勇”,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拿出奋力追赶的勇气推动产业项目建设,重振龙江雄风。

  杜家毫在部署工作时强调,黑龙江省的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投资优势和项目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在黑龙江省找到发展的路径和项目。推进产业大项目建设,事关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事关全省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全省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进一步把握规律、创新思路,提高产业项目谋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进一步借资、借脑、借力,调动各方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投融资平台,提高融资保障能力,为产业项目的生成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服务,狠抓落实,加大产业项目招商力度,健全产业项目推进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突出抓好对上争取和省市配套资金到位,全力推进产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为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