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城 2万棚改回迁户的温暖冬天(图片)
12月11日,雪花纷纷扬扬飘个不停,整个城市包裹在白茫茫的银装中。雪后的鹤城虽然气温骤降,可在居住了50多年低矮平房的棚改回迁居民陈殿玉心里,却一直热乎乎的。
在金典学苑20号楼1单元101室50多平方米的新家里,今年72岁的陈殿玉老人高兴地对记者说:“拿到新楼钥匙那天,我仿佛在做梦一样。党的好政策终于实现了我一生的愿望!”
陈大爷一家原来住在1958年兴建的龙沙区一厂六宿舍,由于年久失修,屋内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屋外垃圾成堆、如厕困难。2008年棚户区改造拆迁,陈大爷分到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回迁房。
“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住上这宽敞、温暖的楼房,再也不用烧炉子、劈柈子了!”陈大爷拉着记者的手激动地说。
即将过去的2009年,齐齐哈尔市拆除棚户区121万平方米,建设棚改回迁小区28个、141万平方米,在整个棚改拆迁、建设、回迁过程中,全市没有一户上访。在11月26日召开的全省“两改”推进会上,“动手最早、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效果最佳”,是对齐齐哈尔棚改工作的高度评价。一家四口在20多平方米小屋住了38年的房义茹,是福鼎家园回迁小区第一个拿到钥匙的居民,“自打动迁后,我们一家唯一的愿望就是早点搬进新房。没想到这个愿望当年就实现了!”房义茹的话,道出了年底前陆续搬入新居的2万户鹤城棚改居民的心声。
对于财政十分拮据的齐齐哈尔市而言,两年拆除223万平方米棚户区,建设228万平方米棚改回迁房,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面对缺少资金难题,经过无数次日夜思考和调研论证,一整套化解资金难题的办法终于出台,即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渠道包括借款、贷款、现有土地变现、垫资、募集、招商引资、向拆迁居民收取差价、清理开发企业欠缴的土地出让金、企事业联动、城乡结合部土地出让收益、募捐等12种,共筹集资金27.7亿元。实施过程中,对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棚户区,由政府直接承担改造任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要求进行实施,市政府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大宗建筑材料进行统一采购。对有商业开发条件的棚户区,采取招、拍、挂方式整体出让,开发企业作为承建主体,并按市政府确定的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由政府协助拆迁和回迁;开发商取得的地块要首先建设回迁安置房,其余部分可用于商业性开发。两年来,共有45家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市场化改造,拆迁棚户区房屋面积99万平方米,建设回迁住宅楼118万平方米。
以人为本,阳光拆迁。齐齐哈尔市制定的棚户区居民补偿及回迁安置办法,赢得了百姓的理解和支持。2009年,全市对棚改回迁政策进一步完善补充,制定《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拆迁补偿安置高层住宅补充规定》,鼓励棚改居民回迁高层,重点向弱势群体倾斜。将拆迁安置补偿政策以及每户安置补偿资金额度等上墙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纪检部门的监督,确保拆迁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拆迁正式启动前,工作人员到居民家里多次入户宣传,最终95%以上居民同意拆迁方案。制定出40~70平方米四种户型供拆迁户挑选,实行拆一还一政策,超面积部分按基础价交费。对特困户专门设计了40平方米的最低保障户型,他们不用花一分钱就能住进新居。对想住面积稍大点,却又拿不出补差款的居民,超出面积实行政府和拆迁户共同享有产权的政策,居民日后经济状况改善了,仍可买下这部分面积,拥有全部产权。
在棚改工作中,这个市提出:“宁可少盖一幢楼,也要把棚改小区环境建设好。”齐齐哈尔市市长刘刚向记者介绍,棚改过程中始终坚持建设速度、建设质量与小区环境一把抓,打造出新合家园、福鼎家园等样板式棚改小区,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鹤城的城市面貌得到提升,大大拉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今后3年,齐齐哈尔市还将改造460万平方米棚户区。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