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龙江新农村 奔上似锦好前程
数字引发的喜悦,远远不如亲身所见所闻带来的冲击(图片)

  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郑联邦介绍,2009年是黑龙江省第二批新农村建设启动年,黑龙江省调整了思路,创新了机制,在试点布局、推进方式和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变革。郑联邦指着办公室墙壁上地图中的五条红线讲解,今年黑龙江省主要沿着哈尔滨—绥芬河、哈尔滨—同江、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北安、哈大齐沿线打造了五条示范带,“改变第一批新农村建设撒芝麻盐、重点不突出的情况,在布局上下了功夫,省级35个重点示范村、300个示范村以及1008个试点村,围绕示范带呈放射状分布,同时各县市地打造示范线、示范区,最终取得了点线联动、梯次发展、整体提高的良好效果。”

  而今年在投入机制上也有别于以往,变过去先确定示范村名单为如今重点示范村采取“先建后评、择优评选、以奖代投”的机制,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各村的积极性,避免了单纯等靠省里投入的现象。经过近一年的建设,省级重点示范村于11月13日评出,省里计划为每村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整个试点村在投入上实行分档奖励,上限封顶,“虽然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减少至1.5亿元,但通过新的机制,撬动地方投入试点村建设资金7.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0%。”事实上,今年全省共有148个村通过集体投入或自筹等方式实现了整体搬迁、集中改造。“多干多投,少干少投,不干不投,今年有的村子省里就一分钱没给。”

  据了解,对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进行整合,则是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全新举措。部分整合了47个成员单位的专项资金,文明村建设、一事一议奖补、泥草房改造、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农机、农村能源等项目资金部分实现了统筹使用,形成“同坐一桌席,各炒各的菜,各记各的帐”的局面。

  通过一系列新思路、新措施,2009年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档次明显提高。年初以来,全省新农村建设标准普遍提高,内容进一步丰富,很多地方已不满足一条主街、一个广场建设,把实现街道全部硬化、高标准绿化、庭院美化,甚至是建设全新的农民新居作为追求目标。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