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彰显“极致效应”
打造稳产高产“看家田”(图片)
地域广阔、资源富集,这是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记。
就是这样极具魅力的农业主产区和优势区,一直以来饱受着经济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物质装备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各种因素制约,两大平原没有展现其“极致效应”。 耕地占到全省89.7%的两大平原,生产总值却只占全省的1/3,这一事实激发省委、省政府吹响开发建设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的号角。
今年9月份,两大平原试验区建设规划正式下发。一时间,在黑龙江省掀起了开发建设的高潮。省农委作为牵头部门迅速召开会议对规划落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掌握了解全省工作动态。省直各成员单位和市县也都把试验区建设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重要日程来抓。
集众人的智慧,统筹实施,全省各地和省直各相关部门扎实工作,创造性地推进两大平原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实施两大平原试验区建设,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是全省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新的实践和探索。”省农业开发办土地处处长王福知道记者采访意图时,欣然接受,他兴奋地说,两大平原是黑龙江农业主产区,也是粮食最大潜力区。农业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良田为己任。结合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省农业开发办把其功能发挥极致,在两大平原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西部旱田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建设、麦豆轮作、产业化工程、黑土地治理等八大示范工程,采取综合措施、综合投入,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打造八大示范区亮点,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使大片的中低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打造出我省千亿斤粮食工程的“看家田”。
王福介绍,今年黑龙江省农业开发财政资金11亿元投入两大平原试验区建设,比去年增加20%,其中建立农机合作社36个,农机投入近1亿元。今年,两大平原共建设198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分布在全省55个粮食主产区,经过一年的建设,这些项目区已经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展示田、农民致富小康田、规模经营集约田。由于基础设施完善,解决了农机等问题,今年,项目区大获丰收,项目区粮食总产达到36.8亿斤,比上年增收11亿。
从项目立项到实施、管护,省农业开发办的工作人员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战斗在项目区,用他们的话说,工作的主战场就是田间地头。今年,他们打造了一大批高产稳产农田,有的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许。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