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先机 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建设大粮仓 再创辉煌
沉浸在今年农业大丰收喜悦中的佳木斯市农委主任丁佳木,谈起农业发展的未来信心十足。这位“老农业”描绘农业发展美好蓝图:到2015年区域内农业生产基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水平实现翻一番,登上新台阶;重点依托县(市)区的工业园区及口岸载体,加快拉动工业立县进程,实现县域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加快农村各项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主要指标是:行政规划区粮食产量达到130亿公斤以上,其中市属达到70亿公斤以上,农垦达到60亿公斤以上,用全国1/60、全省1/6的耕地生产全国1/40、全省1/4的粮食。可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10亿公斤以上,占全省商品量的1/3,全国的1/9,把佳木斯建成成为全国最好、世界先进的现代农业展示区,国内现代农业综合试验核心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区,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7810元,年均增长8%。
在谈到农田水利建设时,他挥舞着有力的大手道出了心里话。通过开发地表水资源,保护和适当利用地下水资源,统筹利用过境水资源,适度实施跨流域和区域引调水工程,到2015年水利化水平由目前平均19%提高到42%。农机总动力达到260万千瓦,新增大中型拖拉机3700台,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新建农机作业合作社95个。区域内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基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万亩,占总面积和带动农户数达70%以上,拉动基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带动城乡人口就业达3万人。实现牧业产值8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年均递增100元,达到1790元以上,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
明年,让土壤有机质含量急速下降的态势得到较好地控制,50%耕地用上配方肥,亩施有机物肥料达到1.5吨,逐步恢复该市行政区耕地土壤肥力。耕地抗灾能力提高到80%,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90%。使大豆、玉米、水稻、小麦大面积亩产分别达到150公斤、600公斤、600公斤、350公斤,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农业标准化率达到80%。县域经济工业增加值实现335亿元,利税23.4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30亿元。70%的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初步标准。到2015年,市属规模经营面积要达到1275万亩,占市属耕地面积75%;市属土地流转面积到2015年要达到700万亩,占市属耕地面积41%,以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全市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到904个,带动农户16万户。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农户不出村(队)就能得到专业化生产配套的技术培训、生产指导、生产生活信息、生产资料、产品销售、产业协会、信贷保险、政策法规、经营管理、机械维修保养、生产工具租借等服务。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