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黑龙江省红兴隆:现代大农机为丰收“插翅”

  9月7日,红旗岭农场水稻种植户方俊刚手托着金灿灿的稻穗,高兴地说:“多亏了电动芽播和匀播技术的推广,让水稻都能带蘖下地,挺过了三个灾害期,一点病虫没遭不说,亩产达到650公斤不成问题。”

  红兴隆分局把农业机械化装备作为农业跨越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先进农用机械与农艺相结合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局启动了“现代化装备区”建设工程,即每个农业装备区辐射面积为3万到5万亩,配置“一大带两小”现代拖拉机,配齐配全农业生产机械,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大农机群作业。

  目前,全局已建成56个装备区,共配置现代化机械475台套,控制面积为180万亩,今年新配置80台套起垄成型机,共推广应用20余项农业新技术。现代化的作业使先进农艺措施得到高效率发挥作用。装备区内水稻一般都带一个蘖下地,钵育摆栽都带有两个蘖下地。五九七农场的水稻装备区就创下寒地水稻栽培世界纪录,亩产907公斤。现代化机械的应用使大豆平均亩增产50公斤,玉米平均亩增产100公斤,水稻亩平均产量600公斤。

  “现代化装备区”的建设也带动了农业整体机械化发展,全局现代农业机械保有量已达到14万台,总动力141.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8.5%,旱田机械化率达到99%,玉米和水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率的增强提高了标准化作业水平,全局普及推广了机械匀播技术,使播种均性合格率由不到20%提高到95%,特别是友谊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采用美国满胜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匀播播种机,使玉米的亩保苗株数达到5000株,产量突破1000公斤。机械化力量的增强也保证旱田100%实现秋整地、秋起垄、秋包肥,做到“春旱秋防,秋雨春用”,且播种均比以前提前7到10天,壮苗率超过90%以上,有效抵御了近70天无有效降雨的旱情,得到了国家17位两院院士的高度认可。

  现代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也保证了先进农艺措施得以实施,全局实现统一供芽种超过70%、统一供种率达到100%,水稻匀播面积达到50%,高性能水稻插秧机的应用解决了漂苗、伤根、插深不一致的生产问题,使制约农业生产的六个方面因素得以有效地解决。

  国外先进农机具的引进,也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效推进了技术创新和改造,提高了农机制造研发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2%。原购买德国生产的红小豆六行割晒机一台需要45万元,引进后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装,自行生产出2行割晒机每台价值2000元。近些年来,分局所属的农机制造厂研发的农业机械有1000多个品种。

  据分局农机局局长武志介绍,红兴隆分局现在每年更新现代农用机械资金达2亿元,劳均生产粮食3.5万公斤,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劳均生产粮食2.8万公斤的水平,年可实现节本增效1亿多元,所创造出的高效能可实现投资当年收回成本。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