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绿色农业 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型新农村、侨乡引领全县步入发展快车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 侨乡新貌赢在“七项工程”
9月5日,方正县各界干部群众欢聚在城北政府广场,隆重举行建县100周年庆典。方正县历经百年沧桑,特别是近年来,新一届县委班子注重发挥生态、资源、区位、侨乡等优势,确定了以建设哈佳中段次中心城市为长期目标,以建设山水园林化生态县为基本定位的发展思路,推进“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型新农村、东北旅日侨乡”七项工程,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08年末,方正完成生产总值24.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2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3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6元,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2亿元,在全省县市综合排名中一举提升了5个位次。今年截至8月,实现生产总值15.4亿元,零售品销售总额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
新型工业势头强劲
该县走新型工业立县之路,打造“两区三园”工业布局。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资源开发型、科技效益型、出口创汇型企业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有兴隆木业、仁和塑包等20多户投资超千万元的企业入驻开发区。成功引进了石油勘探开发、晟丰纸业、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硅材料开发、石英石深加工等多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2008年末,完成工业增加值3.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产业发展的工业体系。
绿色农业稳步推进
以龙头企业为牵动,积极扩大绿色、无公害和有机水稻的生产面积。到2008年,绿色、有机水稻已扩大到50万亩和7万亩,订单农业发展到31.4万亩,方正成为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和全国第三个大米原产地保护县份,并获准创建5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水稻原料标准生产基地,成功注册了“方正大米”商标,为争创国家驰名品牌奠定了基础。培育和引进稻米加工企业,并初具规模,现已达到110家,仅稻米产业农民年收入可达6.1亿元。利用林业资源发展以食用菌为重点特色产业,目前栽培总量达5000万袋,仅此一项菌农户均增收2.5万元。
生态旅游精品频现
依托森林、冰雪、莲花、漂流、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休闲、生态、绿色”主题。开发了原始森林公园、方正响水河漂流、莲花湖公园和全国唯一的中日友好园林等旅游景区。借助公路、铁路建设的契机,探索发展“农家乐”、“沙滩休闲游”等沿路沿江休闲旅游区。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方正莲花节,扩大了方正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了以方正剪纸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每年进入五月,游客就纷至沓来,平均年接待海内外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00万元。
侨乡建设独具特色
方正是著名的东北旅日侨乡,侨力资源丰富。目前方正在日、韩、新加坡等国家的华人华侨达4.2万余人,归侨侨眷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37.2亿元,国际邮政业务比重扩大到全省的三分之一,实际收入全省第一,外汇兑换量在全国县级排名第27位。方正力求把独有的侨资、侨力资源,转变为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并率先从侨乡形象入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塑造特色城市空间,已建成侨村园区,日式商业一条街,具有鲜明侨乡风格的现代物流宾馆、世纪华庭高层住宅、海外嘉园集中连片开发项目也正在建设中。实现了政治、文化中心北移,经济中心南移,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道路硬化率达90.7%,城市绿化率达29.2%,侨乡风貌日新月异。
此次方正百年县庆本着量力而行,厉行节约的原则,以群众自办文化娱乐活动和文艺演出为主,相继举办了书画展、剪纸展、摄影展、征文大赛、自创诗歌朗诵大赛和各种球类比赛,使百年县庆活动既文明简朴又隆重热烈。
图为方正城北政府广场。
背景 百年方正
1909年方正县建县城于方正泡南旗产公田中,县以泡命名,定为方正。
方正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已两千多年。早在汉魏时期,这块土地就有人类居住,光绪三十三年,方正为大通县江南十旗公田局,1909年大通县移驻方正,设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方正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著名的东北旅日侨乡,中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中国林蛙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级方正银鲫繁育基地,首批国家生态示范县,和方正大米原产地保护县份。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