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核心先行区建设促场县共建提档升级
黑龙江省佳木斯搭平台助场县共建新突破(图片)
大型收割机开进田间收割小麦。
富锦市的宏胜镇背靠农垦建三江分局的七星农场和大兴农场,从2004年农机跨区作业开始,大面积、高标准、高质量地深松整地,让农民在喜获丰收中尝到了甜头。一机引来多业合作,如今的共建内容已由单一种植业向畜牧业、农科推广、劳动力转移拓展,由农业合作项目建设向社会事业等方面延伸,实现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宏胜镇也一跃成为富锦市农村人均收入最高的镇。
佳木斯经济区内坐落着众多农场,地方与农场之间地挨地、垄挨垄,长期以来与地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密切的工作关系。去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将场县共建工作列为全市十项重点工作专项推进。今年初,市委书记林秀山到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走访调研,确立联手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先行区,以现代农业示范先行区建设为载体发展区域经济,促进了全市场县共建提档升级,实现了从领域、规模、形式上的新突破。
1
拓展 合作领域
农垦建三江分局机械力量雄厚众所周知,但每个生产周期都有30%左右的作业时间剩余,而地方农民用小四轮拖拉机耕地,作业效率低、质量差,而且大半年时间“趴窝”,对县属农村而言,选择农场的大型农机跨区作业就会推动农业经济,促农增收,甚至会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谓“一机”搞活,全盘皆活。2006年以来,建三江分局组织近2000台大马力机车到地方作业,代耕面积206万亩,农垦承租面积66.9万亩。
农场大型农机具跨区作业,冲破了行政壁垒,打开了场县共建的闸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随之而来。在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方面,垦区带动地方农村推广面积512万亩,培训农民1.8万余人次,大牲畜防疫服务12.4万头,航化作业服务14.8万亩,气象服务291万亩,合作共建科技园区24个。此外,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地方和垦区龙头企业共同带动种植基地696万亩,带动生猪养殖31.5万头、肉牛养殖7.4万头、奶牛养殖9850头。地方每年都组织近万名农村劳动力常年到农场出劳务,有效缓解了农场插秧、秋收等农忙季节用工难的问题。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双方共建城镇道路、城镇排水、供热工程、环卫工程等;共建通乡通村公路67.5公里,堤防8.3万米,灌区5.3万亩,旅游景区3处。在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方面,双方共建学校6所,医院4个,互免借读费就近入读学校17所,农村到农场就近入学人数近千人,并互设医保定点医院。在省农垦电视台农业频道落地佳木斯之后,实现了地方和农垦电视节目全覆盖。
由佳木斯市、建三江分局、富锦市、同江市、抚远县共同完成的《黑龙江省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佳木斯市先行区建设项目建议书》,得到了国务院联合调研组的充分肯定。该项目建成后,先行区2000万亩耕地将形成年粮食生产能力100亿公斤,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1亿公斤,也就是说,用全国1/90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50的粮食,1/40的商品粮,种养加各业可增加经济收入近100亿元。
2
突破 合作规模
今年,佳木斯市6个县(市)与各周边农场签订了共建协议。由原来的一两个县发展到现在的6个县,跨区作业乡镇由初期与农场接壤乡镇扩展到全市内地乡镇。富锦市在和农场共建中,建设500亩旱田示范区;建三江七星农场建设500亩水田;同江市与周边农场实施了“三带”、“十区”、“百点”工程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同江市建立了第一块规模化、标准化场县共建示范田,依托建三江分局农机标准化作业模式,利用大农机和现代化农机装备进行作业;抚远县与前哨农场组建了“农场与寒葱沟镇农机联合作业服务站”,并组织一支专业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为邻近4个乡镇提供农机服务,利用农场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动地方模式化栽培60万亩,并在大田除草和喷叶面肥过程中,联手进行飞机航化作业;桦南县利用曙光农场闲置场地,引进投资商在农场建设一处万寿菊加工厂,通过鸿源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农场和各乡镇大力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实现基地建设的联合共建、规模发展,还开展了场县科技示范区田间博览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创新 合作形式
由过去单一的整地作业发展到现在共同技术合作。创新土地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制定了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并实行农业保险;建立了定期互访和互派干部机制,每年互派干部20名,到对方挂职锻炼1年以上,同时加强技术和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解决了共建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江市、汤原县等地分别与农场建立示范园区,通过培植“场县共建”典型示范区,以点带面,从而推动地方建立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跨区作业到技术合作,再向更深层次和领域拓展,场县共建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其创造的价值是无法计算的,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相互辐射、互利双赢。这条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之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之路,佳木斯必定会坚定地走下去。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