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业丰收上“双保险”
——黑龙江省鹤岗市全力以赴抗灾保丰收纪实
今年入春以来,鹤岗市的天气状况极不正常,重旱、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加之鹤岗的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天气形势不确定,水利工程基础薄弱,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弱,农业遭受灾害受损失的可能性极大。鹤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应对,及时启动各项措施救灾抢险,最大程度避免了农业生产可能遭受的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旱情袭来 各项措施密集出台
自4月10日以来,鹤岗市持续高温、大风、无有效降雨。截至6月2日,全市平均降雨11.5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5.3毫米,比去年同期少142.7毫米。由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担负灌溉任务的多条河流接近历史最低水位,个别河流断流,元宝山、平原、萝北黎明三座水库干涸见底。全市受旱面积达260.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1%,其中重旱面积186.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7.4%。鹤岗市发生了特大干旱,旱情为该市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5月10日,鹤岗市委、市政府启动Ⅳ级抗旱响应。市委书记朱清文、市长张雨浦先后对全市的抗旱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和安排部署,做出了“高度重视,坚持标准,全力抗旱,保苗保种夺丰收”和“大打一场抗旱保苗夺丰收的人民战争”的重要指示。在5月10日一天的时间内,市防指组织气象、农业等部门召开两次会议,分析旱情、制定措施。水利部门加大调水、轮灌等,农业、农机、水务等部门派出人员深入灌区和田间进行指导。
5月17日,随着旱情发展,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Ⅰ级抗旱响应。随后,市政府召开全市抗旱工作紧急会议,做出立即启动全市所有水利设施投入灌溉等4项具体措施。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组成由3名市级领导任组长的3个工作领导小组进驻两县一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
5月24日,鹤岗市委、市政府决定再抽调3名市级领导充实到工作领导小组中,包村市级领导全部深入村屯指导抗旱。确定市区80家单位、两县一区220个单位,对全市211个行政村进行定点抗旱包扶。同时,对各县、区浇灌任务进行量化,确定了85万亩旱田的浇灌目标。5月27日,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了抗旱工作情况,做出增打补水井、建立临时泵站、立即进行大田查田补种、各有关单位放弃节假日休息投入抗旱等决定。6月2日晚,鹤岗市组织召开由市防指成员单位、涉农部门、包保单位、两县一区主要领导、各乡(镇)长及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全市抗旱保苗战时动员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明确了做好查田补种补栽工作、做好大规模育苗工作等具体措施。会后,两县、郊区连夜把会议开到村,层层分解落实。
转变观念 主动抗旱科技抗旱
在紧急行动的同时,鹤岗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要转变部分人的消极抗旱的错误观念。鹤岗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按照老观念,属于“非传统旱区”。部分农民和干部仍有等雨靠天思想。市委、市政府在各项抗旱通知中指出,要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抗大旱、防大灾思想,做好长期抗旱和抗大旱救大灾的心理准备,确保“大打一场抗旱保苗夺丰收的人民战争”目标的胜利完成。
提早蓄水,借库蓄水。市防指立足“科学抗旱,主动抗旱,春灌秋保,务求实效”的指导方针,早动手、早准备、早部署,于2008年秋季委托鹤矿集团所属的细鳞河、阿凌达湖等3座水库代储了600万立方米的水源;今春又组织各灌区管理单位通过早压坝早蓄水、向沟塘内注水等措施,努力增加灌溉水源储备。
今春旱象显现后,市防指协调域内没有灌溉任务的五号、细鳞河、小鹤立河等5座水库为下游灌区紧急调水900万立方米。各灌区管理单位与区域内的农垦系统协商,制定科学轮灌制度。进一步挖掘各流域周边的闲置水源,为旱区补水。在旱区做好科学规划,从外地市调集钻井队伍,加快成井速度,多打补水井。抢抓有利天气实施人工增雨。
鹤岗市积极采取先进农艺、农技措施抗旱保苗。农业、水务等部门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大力推广苗期微灌、喷灌、滴灌等节水抗旱技术。引导农民采取坐滤水种、重镇压、耢平、铲趟、深播等方式,全力保苗。推广适宜的补栽技术,及时查田、适时补种。做好大规模育苗工作,做到有玉米地的农户,每家至少育两垧地的预备苗,地多的按一半以上的数量标准育苗,村村户户都具体落实到位。
众志成城 上下团结降伏旱魔
5月19日,鹤岗市委、市政府投入500万元作为抗旱启动资金,要求两县一区按1:1匹配。5月24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再投入500万元,要求两县一区按照1:2比例进行匹配。两县一区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抗旱投入。具体规定:农民每打一眼小井政府补贴300元、大井补贴1000元、每购一套喷灌设备补贴1000元。
截至6月初,鹤岗市共投入抗旱资金8700万元,其中市级资金1000万元,县区投入1500万元,各包扶单位出资1380万元,农民自筹4820万元(其中农民贷款2200万元)。投入钻机225台,发动群众52万余人次,日出动6万人次;新打抗旱井4800眼;维修启动机电井10086眼;新建、启动江河泵站103座;动用农民自备水车、水罐5694个;购置小白龙20万米、水泵740台套、柴油5550吨;购置启动各类喷灌设备5732台套;架线40公里;购置降雨炮弹1000发。
从5月10日鹤岗市委、市政府启动抗旱响应,至6月2日,全市水田插秧已全部结束,6月5日前全部进行了二茬水浇灌。6月2日,全市旱田浇灌92万亩,占旱田总面积的35.7%。坐滤水种25.91万亩,占旱田总面积的10.1%。旱田已出苗136.16万亩,占旱田总面积的52.9%。鹤岗市抗旱保苗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抢险及时 战胜超百年一遇强降雨
刚刚战胜干旱,鹤岗又遭遇了汛情,全市上下紧急动员又投入到防汛工作中。
6月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雨浦在2009年全市防汛工作紧急会议上强调,各县(区)、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认清严峻形势,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万无一失。
6月29日18时至20时20分,鹤岗市北部山区发生了强降雨,降雨量达107毫米,18时50分,据佳木斯水文局雨情报告,三道林场降雨量已达70毫米,超过百年一遇。20时40分,十里河水库水位已达到汛限水位181.00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水库和在建工程及下游居民将受到严重威胁。张雨浦率领水务、林业等部门领导和抢险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自指挥抗洪抢险。
在十里河水库抢险现场,要求确保人员、财产安全,不能出现任何伤亡事故。
按照部署,市水务局迅速行动,在两小时内增加调配2台挖掘机、1万个编织袋、2台发电机组,并及时将十里河溢洪道前现有临时围堰拆除,保证泄洪。林业部门也及时到岗组织抢险避险工作。29日22时,连夜召开了由林业、水务部门领导及专家参加的会商会议,对抗洪抢险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并深入到泄洪区内的居民家中,安排部署避险转移工作。
经过一夜的抢修,6月30日5时,十里河水库达到了泄洪条件,围堰安全泄洪,农田没有受淹,没有发生灾情和人员伤亡事故,鹤岗市在迎战这场严重的突发洪涝灾难中,取得了胜利。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