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黑龙江财政新闻联播

沐浴在公共财政阳光下 黑龙江省财政支出倾向"民生"——学

  

  

  温暖感受

  学校的危房修好了,农村的孩子免费上学了,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又要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辍学”一词正在淡出人们的视线。

  温暖故事欣慰的乡村女教师

  “1990年从肇东师范毕业,一晃18年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觉特别轻松,我再也不会为我的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而苦恼啦。”这是肇东市肇东镇中心小学教师魏亚静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魏亚静是该校三年一班的班主任,是16个孩子的“学校妈妈”。这16个孩子,从学前班她就开始带,一直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提起她的孩子们,魏亚静特别欣慰:“这些孩子四年没有一个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掉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魏亚静说,从教18年,经她手送走的孩子也有上千人,以前,每年班里都有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有时三四十人的班里能念到毕业的也不过一半。那时,老师最重的任务不是教书,而是在开学前,挨家挨户地去劝说,想方设法别让孩子辍学。“每看到有孩子掉队,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有时老师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交学费,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这样,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有的老师给学生垫付学费10年了,都还不上。”魏亚静说起往事仍是满脸的无奈。

  “2004年秋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再没有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2007年春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所有学生上学都不花钱了,我们做老师的比孩子还高兴。真要感谢党的政策,让贫困子女也上得起学。”魏亚静说起这些非常激动。

  记者陪着魏亚静老师做起了家访。在她的学生于丽萍家,只有75岁的爷爷在陪着小孙女,孩子的父母都在忙着种菜。“家里五口人,14亩地,从前种大苞米,每亩就挣200多元,现在改种菜了,好些,但是又赶上小孙女心脏有病,花了1万多,全是借的债啊!”爷爷说,他的大孙女没赶上国家“两免一补”的好政策,初中一年就辍学了。这个小孙女念不起差点也辍学,孩子学习好,校长、老师没少来找,在国家没出“两免一补”政策前就给了补助,减免了学费,磕磕绊绊地读了几年,“没想到,现在不仅学费全免,连教科书都免费发放,这下可好了,上学不用花钱,就踏踏实实地好好学习吧。”只剩下一颗门牙的爷爷笑得合不拢嘴。

  

  

  一旁的肇东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张玥鸿对记者说:“以前,孩子都认为家里供不起学,反正念不了几天,能念啥样念啥样。现在不一样了,上学不用花钱了,孩子学习也用功了,家长也可以借着这几年,攒点钱,为以后孩子上大学做点准备。”

  在魏亚静的小班长王彪家,记者看到了又一番景象。王彪有三个姐姐,他是家中惟一的一个男孩。靠着爸爸蹬三轮车和妈妈糊纸盒养活着一家6口人,没有房子就住在一个租用的房子里。家里可谓一贫如洗,就是这样除了老大初二辍学外,其他三个都坚持上学,而且成绩都在班级名列前茅。“现在,上五年级的老三和上三年级的老小,都享受了全免政策,真是轻松多了。”

  “我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社会对我的关爱。”不愧是学校演讲第一名,小王彪声音洪亮、信心十足。

  温暖数字

  近年来,黑龙江省教育支出年均递增36.9%。

  全省教育支出由1979年的2.5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99.8亿元,增长78倍。

  2000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29.1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

  2005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全面启动全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