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河北财政新闻联播

“小钱大用”扶真贫——河北省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纪实

  “护村护地坝6公里、道路3公里、人饮井15眼、活动中心一座……”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乡的大兴沟村,村支书张子兵掰着手指头算起这几年村里实施的一桩桩“大工程”。

  据统计,2016年至今,滦平县财政已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800余万元,主要用于大兴沟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马营子乡党委书记史海龙的话说:“这比过去10年累计投入到大兴沟村的财政资金还要多。”

  “不是因为财政资金的总数变多了,而是县财政聚焦全县脱贫攻坚的总体规划,将各级涉农资金‘打捆’分轻重缓急使用,重点向大兴沟这样的贫困村倾斜。”滦平县副县长张云龙一语道破“小钱”变“大钱”的秘诀。

  张云龙口中的“打捆”是对涉农财政资金整合的形象比喻。2016年,河北省制定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全省包括滦平县在内的4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被纳入试点范围,省级20大项涉农资金与中央20大项涉农资金一并纳入整合范围。

  此后4年来,河北省下达省以上整合涉农资金582.7亿元,市县安排整合涉农资金75.7亿元,贫困县实际整合使用443.8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筹集了大量资金,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能办大事、能解难事”

  大类打通、跨部门使用,集中财力“雪中送炭”

  直到2016年以前,大兴沟村还被外村人称为“死山沟沟”,不但出行难、吃水难,也没有像样的主导产业。

  “那时候村子想争取资金难不难?”

  “难啊!要看资金性质,还要看项目要求,有时候路坏了就申请个十几万‘打个补丁’,再想干点其他事情根本没钱。”提起当年大兴沟村发展的窘境,老支书张子兵一脸无奈。

  “打补丁”曾经是滦平县不少贫困村的发展常态。“还是因为财政专项资金过于分散,这个村修个桥,那个村修个路,导致财政资金只能‘撒胡椒面’,无法推进贫困村整体发展。”滦平县财政局局长刘小平介绍,2014年,该县的贫困发生率为23%,同时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每年80%的可用财力用于“三保”支出,脱贫攻坚资金明显不足。

  除了财政资金投入过于分散化、碎片化,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上级下达到县、乡、村的项目资金也常常因为“不接地气”而为人诟病。刘小平坦言,贫困县的情况各不相同,相对而言,各基层政府对如何扶贫、重点抓哪些项目心里最清楚,“就连每个贫困村百姓最期盼的事儿都不一样。”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16年,河北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意见》明文规定:纳入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贫困县要依据脱贫攻坚规划,聚焦年度脱贫任务,坚持现行扶贫标准,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即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用途)内安排使用,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2019年,为保证整合资金精准使用,根据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整合资金使用“负面清单”,省财政又进一步细化形成11项具体“负面清单”。

  对此,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同志的解读一语中的:“贫困县政府是统筹整合使用资金的责任主体,各个贫困县情况不同,不能按‘一个模板’整合,但有一个原则不变——整合后的资金聚焦投向脱贫攻坚项目不能改变。”

  试点工作顺利推行4年后,承德市丰宁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桑爱民由衷感叹:“对于我们这样的贫困县来说,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能解大事,能解难事!”

  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丰宁县共收到中央、省、市、县本级安排可纳入整合的资金规模为225596.2万元,实际整合资金163149.8万元,整合比例为72.32%,3年来利用整合资金共安排脱贫攻坚项目163大项。

  扶贫的资金有了,但如何保证每一笔投向基层的钱都是最精准的?

  “一是从村一级由下往上申报项目,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是村一级最急需的;二是建立扶贫项目库,按轻重缓急安排项目,用项目等资金;三是紧盯施工进度,加快资金拨付,完工一个、验收一个。”刘小平回应。

  “现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的项目都是百姓自议、村申请、乡审核、县审批的,项目落成既符合县情又符合民意,节省了办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时间,缩短了工作组与农户之间的距离。”张子兵告诉记者,由于申请实施的项目都是村里最急需的,不少工程落地后的成效立竿见影,“去年我们这里下了50年一遇的大雨,多亏了刚修好的大坝,全村没有一户受灾的。”

  从项目申报到资金拨付的机制理顺了,对于基层政府而言,“资金等项目”的窘境也成为了过去式,“前几天于营子村需要申请拨付一笔500万元的工程款,早上申报后,晚上资金就到位了,真是给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滦平县平坊乡乡长满海波感叹道。

  “放长线、钓大鱼”

  助力产业持续发展久久为功

  长期以来,尽管各贫困地区历史条件不一、地理特点不尽相同,但众多经验和实践都表明,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此,在河北省,从统筹资金的投入结构来看,扶贫产业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各贫困县优先保障发展的“大头”。

  “基础设施上去了,但百姓不能饿着肚子走着溜光大道。”刘小平介绍说,在滦平县,发展扶贫产业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全县整合资金的60%以上直接投入蔬菜、中药材、林果、清洁畜牧业等扶贫产业,3年累计达到了5.86亿元。

  如今,通过发展扶贫产业,滦平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稳定增收率达到100%。

  在滦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一方面,财政资金整合后对扶贫产业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了;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发展靠的是长期投入。因此,以县为主体安排项目资金能够持续地扶持某地某产业长期发展,也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同志进一步解释:“正是基于农业产业发展的这一特性,我们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利用整合资金发展短期难见效、未来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扶贫产业,确保产业发展久久为功。”

  在大兴沟村,从2016年开始,统筹资金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延续性和科学性已经逐年显现。“前两年我们建设的食用菌大棚、冷库投产运营后,2018年又继续争取了整合资金1050万元用于菌棒加工厂项目,搭建了‘菌棒加工—食用菌出菇—冷鲜保存—错季销售’一整条产业链。”张子兵介绍,项目建成后,大兴沟村与坤潮公司合作经营,村集体每年可获得24万元租金;同时带动123户农户出租土地210亩,每亩年租金800元,旺季时可为村提供就业岗位100人,淡季也可提供就业岗位30人。

  记者了解到,在增加产业造血功能的同时,资金统筹还成为了河北省不少贫困县产业扶贫的一根“杠杆”。

  “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后,资金量大了,产业的发展种类更多样,发展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了。”丰宁县财政局局长孙仕林说,目前,全县整合资金重点打造了奶业、蔬菜、肉羊、肉牛、中药材等8大主导产业扶贫示范区、扶贫产业园和龙头企业,探索出了包括入户资金、入股分红、资产收益分红、土地流转和务工就业等在内的多种扶贫模式。

  在孙仕林看来,扶贫产业各有千秋,但目的指向非常明确——让全县贫困人口获得相对稳定的增收渠道。

  “现在一个月能挣3200块钱,可比以前种那几亩玉米强多了!”在丰宁县爱尚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的法排线上,女工韩兴连满面笑容地向记者“报喜”,言谈间也没有停下手中的活计。

  交谈中记者得知,韩兴连是丰宁县五道营村人,2014年家里因丈夫生病致贫,尽管现在从事的还是最基础的辅助工种,但她“口气”不小:“公司的技术工人每个月最多能有6000元的收入,只要我好好学、好好干,以后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据悉,韩兴连所在的爱尚羊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隶属丰宁驸马山庄集团,总投资1.2亿元,其中有7000万元是县财政下拨的涉农整合资金。集团董事长毛宏革告诉记者:“整个工厂的160名职工中有90个左右都是是贫困户,除了就业扶贫,我们还探索出了10多种扶贫模式,带动了全县几乎40%的贫困户脱贫。”

  “一分一厘都要真扶贫”

  构建多元化监管机制,解决好“花钱安全”

  涉农财政资金实现整合后,各贫困县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量大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出现的对“花钱安全”的隐忧。

  “资金项目单位能否高效管理,是整合资金能否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无论项目资金量有多大,一分一厘都要扶真贫。”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相关负责同志强调,为此,河北省财政专门对各贫困县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达了明确要求:各领导小组组织编制的年度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实施方案要找出“坚之所在”,排出轻重缓急。同时,项目的责任部门要根据行业规范及要求,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和使用管理资金,承担整合资金支出进度及使用绩效主体责任。

  有了省级层面的高位推进和具体部署,在河北省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推行之初,构建多元化监管机制、解决好“花钱安全”成为了该省各贫困县使用和管理整合资金的“主线”。

  “说是‘主线’也很贴切,因为我们的扶贫整合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和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是完全匹配并且一一对应的。”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财政局局长孟凡东介绍说,具体而言,一个项目从申报到落地要经过申报、审批、实施、验收4个阶段,相应地,县财政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也要执行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论证、资金拨付和执行监控、自评和结果应用4个步骤。

  深入剖析承德县2018年实施的名为“承德县食用菌产业化菌棒厂资产收益扶贫项目”的案例,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在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则体现的更为清晰具体。

  “你看,这个项目中,财政部门主导的所有绩效评价过程和资金拨付情况,我们都会逐一上传到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整个扶贫资金的运行公开透明,资金的使用效益也一目了然。”孟凡东说。

  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的流畅运作离不开组织制度上的坚实保障。近两年,在工作机制上,承德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项目评审小组和资金绩效审核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和部门责任分工制度;在制度建设上,县财政牵头制定了“一方案、一办法、三清单”和包括《承德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承德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办法,确保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数据显示,近年来,承德县在扶贫整合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确实做到了“花钱安全”:2018年,承德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9670.8万元,安排扶贫项目112个,当年资金分配率100%;112个项目全部完成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审核、绩效目标自评工作,绩效目标设定、审核、自评完成率为100%;项目执行过程中对项目和资金支付进度慢的6个乡镇17个扶贫项目下发了《扶贫资金绩效执行告知书》,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部门(乡镇)扶贫资金绩效自评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并开展了重点评价等工作,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落实问题整改和县政府考核工作的依据。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