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做好“五篇文章”促进全年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收入征管,在提质量、稳增长上做文章。把握稳增长总基调,坚持做实收入、量力而行,不断提高收入的质量。科学研判形势,合理下达收入计划,依法加强征管,堵塞收入漏洞,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突出工作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税收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征管措施,提高收入征管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做实财政收入,努力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创新工作思路,开展税源普查工作,建立收入信息共享平台,挖掘税收潜力。
二是密切关注财政政策,在兴财源、促发展上做文章。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扶持重点,加强对政策、资金、项目的有效衔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作用,通过简政放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激发企业活力,大力支持创业创新,夯实税源基础。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政策机遇,大力支持园区、城区、景区建设,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增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支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整合、设立发展基金、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培植后续财源,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千方百计筹措发展资金。一要盘活存量。要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抓紧清理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结转结余资金,超过两年该收回的收回、该统筹的统筹。二要争取增量。2015年,财政部和有关部委将在多个方面进行政策和改革试点,要主动研究有关政策、创造条件争取试点,通过争试点、争政策来争项目、争资金。
三是着力支持社会事业,在重投入、保民生上做文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教育、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务的投入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支持教育综合改革,落实好国家资助政策体系,推进教育公平和提质,促进教育事业新发展。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推动整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城乡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间的衔接。支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总要求,创新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三农”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实行普惠制和精准补贴相结合,逐步加大精准补贴力度。落实财政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土地流转,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投入,改善乡村面貌,提高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
四是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在建制度、抓落实上做文章。全面贯彻中央深化财税改革精神,推进现代国库管理、全口径预算管理、全过程绩效预算等改革。推进县乡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优化资金运行程序,预算单位实行“零余额”制度,力争国库改革实现县乡全覆盖。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编制到位率,规范和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约束力。推进公务卡改革。厉行勤俭节约,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基层财政所的资金监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和债权债务管理职能;继续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积极推进财政投入方式改革。探索推行股权投资、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撬动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五是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在促规范、提效益上做文章。积极探索财政绩效管理新机制,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发挥财政监督职能,把公开透明体现在各项财政工作中。加强预算管理。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强化资金监管。围绕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加大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纠正违规违纪行为,提高财政资金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拓展非税收入收缴方式,提高非税收入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回收经营收益,盘活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