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河北财政新闻联播

大城:多措并举力促经济发展再上台阶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转型发展任务艰巨的严峻形势,大城县积极谋篇布局,在挑战中寻求转机,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突出四大基地建设,打好园区建设、产业升级、资源开发、环境整治“四大战役”,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大城县财政收入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21%;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34亿元,同比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亿元,同比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9亿元,同比增长8.3%。

  搭建平台 提升园区承载力

  虽然已是寒冬,但位于大城县东部的红木文化产业新城项目,仍在热火朝天地建设。其中,产业新城主体工程红木博览园已经封顶。到2015年项目建成时,红木文化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体验、交流、购物,尽情感受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

  2014年,大城县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吸引项目、集聚要素、培育产业集群的核心抓手,高标准推进以大城工业园区为统揽,以现代制造、红木文化、保温建材、新能源车等产业为依托的“一区多园”建设。同时,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中国绿色保温建材基地、北方红木文化体验基地、京津冀新能源开发及新材料基地、廊南森林湿地及林果基地,打好对接京津攻坚战、转型升级决胜战、资源开发翻身战和环境整治持久战。

  围绕打造“廊坊南部新型制造业基地”目标,现代制造业工业园区加快推进配套功能建设,投资1.1亿元的园区公共租赁住房、污水处理厂竣工,廊坊翔达优质岩棉、河北浦新钢板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一期投资43亿元的红木文化产业园营销中心已开门迎客;全面启动了总投资150亿元的河北大城气雾剂产业园区建设,省级工业园区申报已通过省政府审核。

  引进项目 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该县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主动出击,强势开展“招商引资集中行动”,大力宣传“京南大城、津西大城”,全面摸清央企国企、全国和世界500强以及行业百强、外迁企业的情况,并建立信息库。组织参加廊坊“5·18”经洽会、深圳“高交会”等招商活动80多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达110亿元。做深对接京津文章,天津三达铸件、北京华美昌泰科贸高铁路基配件等4个项目签约;新兴际华新型能源汽车、北京东方城国际钢结构绝缘材料等16个项目正在洽谈。

  几年前的大城,投资千万元、上亿元的项目凤毛麟角。如今的大城,项目建设千帆竞发,好戏连台。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建设亿元以上项目38个、总投资162.5亿元、完成投资23.3亿元。河北神州橡塑、廊坊富尔达优质玻璃棉等8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2013年列入省、市级重点的9个项目中,有6个已投产。

  改造提升 做大做强传统产业

  保温建材、有色金属、食品等是大城传统主导产业,是该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城大力推进传统特色行业改造升级,着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

  大城强势推进污染减排整治行动,关停小电镀等“十五小”、“新六小”企业10家,改造工业企业燃煤锅炉54台、53.2蒸吨,淘汰黄标车2341辆。在有色金属行业,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取缔小地锅、小炼灰企业117家,捣毁小推锅270个;整改冶炼企业30家,取缔小炼灰5家。

  通过“铁腕”治污,倒逼了产业转型升级。以保温建材行业为例,岩棉企业由150家减少到30多家,华能、祁源等16家企业新上符合国家标准岩棉生产线36条,企业数量虽然减少,但行业总产量不减反增,预计年产能将由原来的45万吨上升到100多万吨。

  大城积极引导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廊坊中包首发易拉罐项目采用瑞士等国家生产的世界最先进设备;河北神州橡塑制品项目环保设备和生产水平处于国内顶级水平;华美集团成功破解玻璃棉生产线干式除尘法易发生粉尘爆炸难题,真正实现了保温建材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