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暖,小麦返青,正是春管关键时节。
让单产更高、粮仓更满、粮农更富、农业更强,河北省财政积极探索粮食高产稳产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助力种植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今年支持粮食生产财政预算资金规模达到105.6亿元。而在大幅增加投入的同时,着重加强执行管理,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同时落实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油生产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增强这些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动力。
因为财政人深知,粮安燕赵,粮稳“三农”。
种粮大户播种丰收憧憬
这几天,赵县南柏舍镇徐家寨村村民李素敏异常繁忙,连日奔波在购买农资的路上。
李素敏今年48岁,是位种粮老典型。2005年李素敏开始通过土地流转承包耕地,从最初的180亩发展到现在的620亩,粮食生产水平也逐年提高。在他看来,“党的惠农政策给力,农民的粮食增收才有保障。”李素敏扳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以去年为例,良种补贴小麦和玉米每亩20元,抗旱补贴20元,还有综合直补100多块钱,各种补贴加起来一亩地有150多元。我的地是咱县的高产创建示范田,县里还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节约肥料成本100元,水肥一体化每亩又节约成本10多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政策补贴加上节支就将近300元。”
前两天,李素敏刚刚和赵县农资配送中心谈妥,为自己的620亩地一次性购入尿素15吨。“听说国家会对种粮大户加大扶持力度,我干劲也足!”今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率,李素敏准备购买3(台)套玉米播种机,需要投入8万元;小麦联合收割机两台,需要投入16万元。敢“招兵买马”,在于去年种植收益颇丰。李素敏介绍,去年他种的粮食亩产达到1175公斤,向国家贡献粮食715吨,按照当时的收购行情,小麦每斤1.3元,玉米每斤1.13元,去年的毛利润达到30万元左右。想扩产增能,还在于好的补贴政策,他说,“今年农机补贴又有新政策,农机部门前两天还主动找来,向我介绍新的补贴办法。”
国家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给农民种田、致富增加了无限信心,他们满怀欣喜地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播种梦想,收获希望。
产粮大县打出支农组合拳
赵县可谓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标杆县。2006年、2008年和2010年,赵县三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同年还被河北省政府授予“夏粮生产先进县”称号;还是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试点县和农业部首批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示范县。
都说土地是黄金,赵县人把粮田看得比金子还“金贵”。近年来,赵县财政始终坚持保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在别人为耕地撂荒弃种担忧时,赵县的种粮面积稳步增长,以小麦种植面积来看,从五年前的52万亩增加到目前超过60万亩。2008年来,赵县财政五年间累计投入农业及粮食生产资金超过6亿元,年均增长近40%,与此对照,赵县的粮食总产量也从五年前的56.4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69.4万吨。
“赵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境内平川沃野,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雨量充沛,灌溉便利,耕地面积78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梨果。”谈及支农心得,赵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最主要举措是坚持项目带动,狠抓高产创建。据介绍,近年来,赵县相继实施了国家优质专用小麦、玉米良种补贴,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国家级优质粮项目,累计发放良种补贴3300多万元,推广种植优质粮400多万亩,带动农民增收近2亿元,全县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其中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已规划建设了10个百亩示范方、10个千亩示范区、25个万亩示范片、4条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带,并将良种补贴、抗旱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良田建设等资金整合、集中投放,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整体推进的高产创建态势,辐射带动了全县粮食的稳产高产。2012年,赵县粮食高产创建总面积达29.8万亩,带动全县59.08万亩小麦和47.88万亩玉米平均单产分别达507公斤、625公斤,全县粮食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百亿投入真金白银惠粮农
仓廪实,天下安,财政人肩负着粮食安全的责任。
在粮食生产受耕地、水利、资源、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粮食刚性需求与农业弱质特点的矛盾,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在种粮成本不断上涨、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现实背景中,如何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河北财政始终把支持“三农”作为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重点,加大投入力度,拿出真金白银,创新支持方式,严格资金管理,着力稳粮支农。
据介绍,仅在2012年,河北省财政即投入资金17.38亿元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82个粮食生产县开展农业灌溉和节水项目建设,解决1909万亩耕地的浇水难题。发放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2.6亿元,兑付农机购置补贴10亿元。对2011年粮食总产增幅在3.4%以上的77个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区)实施粮食生产奖励政策,下达奖励资金2.6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粮食生产。投入专项资金1.8亿元,指导农民开展麦田“一喷三防”8500万亩(次)。投入资金1.1亿元,支持小麦、玉米等9个农产品、690个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
有省农业专家以“一喷三防”投入为例解释,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对夏粮丰收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在河北省,财政支农稳粮政策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针对性也越来越强。今年,河北财政也将继续守护百姓种粮的坚持、增收的热望。
据悉,今年河北省支持粮食生产的财政预算资金规模将达到105.6亿元。其中,河北省财政厅已经筹集农作物良种补贴中央补助资金12.45亿元,正在组织市、县(市、区)申报,加快拨付;对于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和省级财政先期安排9.27亿元,用于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并在全省开展“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试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省级补助资金4.43亿元,用于中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配套。此外,河北省还安排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省级配套4.16亿元,安排现代农业项目县省级补助资金1.63亿元,筹集农业高产创建中央补助资金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