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财政厅驻村工作组为每户发放一本“增收致富项目手册”
“核桃属于经济林树种,是木本粮油作物,既能做粮食也能做油,营养价值非常高,市场销售趋势越来越好。”
“邯郸市有核桃批发市场,还有很多加工企业,销售的渠道是比较畅通的。”
……
讲台上,邯郸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王恒志仔细地讲;讲台下,80余名村民坐在小板凳上抬着头认真地听,还有人把小本子垫在膝盖上,不停地记录。
3月8日下午,永年县刘窑村小学内一间不大的教室内,一堂经济林种植培训会正在进行。近一个小时关于薄皮核桃价格、种植、收益、管理方面的情况讲解结束后,马上就有村民站起来提问。
与普通的果树培训课不同,这堂课之后的半个月时间内,村民们将作出一个决定:是否选择将种植薄皮核桃作为今后致富的项目。
“2月21日,我们邀请了省林业局5位专家到这里,为群众致富增收把脉会诊,发现该村有良好的种植薄皮核桃等经济林的条件。今天请专家来讲课,是为了让村民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作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选择。”省财政厅驻刘窑村帮扶工作组组长牛金禄说。
2月10日,驻村工作组进驻刘窑村后,立即召开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所有在家农户,了解到该村属太行山前丘陵地带,基本村情是“两无一少”,一无富民产业,土地贫瘠,农业是“望天收”,一年一季;2011年人均纯收入3069元,生活水平较低。二无集体收入,没有村办企业,无矿产资源,无资产性收入,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级经济发展活力严重不足。三是社会公共服务少,街道大部分是毛坯路、泥土路,出行困难,教育资源薄弱。
帮扶首先要从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入手。走访中,工作组发现,村民最希望解决的问题有三个:清除垃圾、硬化路面、增收致富。
增强村民发展的内生动力,工作组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第一要事。2月20日,结合实际,工作组筛选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30个项目,并印成小册子,逐户发放,让村民进行选择;2月24日,组织45名村民代表,走出村庄,到临城县绿岭果业、内丘县富岗集团学习考察核桃、苹果等经济林建设情况。
开阔视野后的一部分村民对种植薄皮核桃项目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工作组请来有关专家为刘窑村谋划了第一期300亩核桃示范林项目。
“我决定种薄皮核桃了。”很早就到这里来听课的村民刘银安下了决心。他是到外地考察的45名村民代表之一,从绿岭果业和富岗集团参观回来后,就对种植薄皮核桃动了心。作出选择后的他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能不能把面积扩大一点,感觉300亩对全村来说,面积有点小。”另一位村民提议。
“目前村里只有一口水井,覆盖周围的300亩没有问题,这只是示范项目,如果效果好,还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帮扶工作组的魏光解释。
除了忙着选择致富项目外,刘窑村的村民在帮扶工作组来后,还忙了两件事。集中了整整三天时间,全村动员,将遍布房前屋后、甚至堆积高于民房的垃圾清理干净,如今村内已经有了16个固定的垃圾存放点,近期还将确定5名村民定期清理垃圾。刘窑村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大规模种植大葱,因为出村道路狭窄,且要穿过一个村庄,大车通行困难,导致大葱不能外运,种植规模逐渐缩小。而如今,沿村内主要街道的17家住户已经把自家院外的厕所拆除完毕,硬化3000米主道路和新建500米出村道路的工程已经启动,预计一个多月时间完工,今年夏天刘窑村将不再遭受垃圾异味、下雨路难行的困扰,还为富民产业搭建了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致富路。
把发展的内生动力、成果留下来。牛金禄介绍,帮扶工作组将带出一支好队伍,提升“两委”干部发展能力、服务能力,真正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如今,该村支书刘占强坦言工作压力大了很多,但经过外出开阔眼界、与工作组每天交流,现在发展的思路清了。“我们将建立‘一人一亩经济林、一户一亩高产田、一家一条打工路’的增收格局,使群众尽快过上富裕安康的好日子;完善‘路、水、医、学、文、保’六项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