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财政局力促财政工作实现五个突破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建设,更加正确而有效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进依法理财,推动财政理论的创新和财政实践的发展,进而构建起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遵化市财政局紧密结合当前财政工作实际,要求财政工作要在五个方面有新突破,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一、在理财观念上要有新突破。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和看待做好新时期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和效率意识。不能就财政论财政,站在财政看财政,而要跳出财政看财政,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审视财政工作,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做到不仅会算财政账、收支账,还会算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正确认识和处理财政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财政与经济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生财、聚财与用财的关系,始终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攻方向,把公共财政的理念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
二、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突破。要通过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理顺各种分配关系,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当前,要把预算管理继续作为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一是编制复式预算。贯彻落实《预算法》,在编制公共预算的同时,实质性启动编制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政府债务预算,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二是完善部门预算。把各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范畴,建立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和严格的项目预算管理程序,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完善预算收支分类方法,修订预算科目,加强项目预审,注意预算与计划的衔接,使之做到公开、透明、通俗和规范,以提高预算编制的针对性、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是健全预算决策、执行的制衡机制。部门预算既要编制科学,又要公开透明,便于执行。特别是有利于衔接政府采购,有利于方便财政拨款,利于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确保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增强预算法律约束力。四是进一步延伸政府采购的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进一步强化对非税收入的征管;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特别是向乡镇延伸改革试点的范围,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从机制上堵塞财政收支漏洞。五是抓紧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强化“成本一效益”评估分析,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
三、在服务重点方面有新突破。要把促进“五个统筹”作为财政服务的重点。一是鼎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市乡财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理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二是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事业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重点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三是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运用财税调控手段,加大财政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在职能转变上有新突破。一方面,要以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已任,充分运用各项财政政策手段扶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在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决不能重回计划经济时期直接投资办企业、上项目的老路上,也不能总是停留在对少数企业实行减税让利的老套套上,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围绕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目标,转变财政支持和服务经济的方式方法。一是通过制定和执行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一视同仁地为各类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自我发展创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公共工程、“三区一带”建设,搭建有利于创业和发展的公共平台,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三是通过财政投融资的杠杆作用,凝聚、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调控经济结构和布局。四是争取更多金融资金支持,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开发银行、信用联社、中央国债及上级专项资金,保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人畜饮水等一批项目建设的需要,促进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五、在依法理财上有新突破。要坚持依法理财,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和公平、效率、法治的原则,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拓宽理财思路,调整服务重点,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促进财政工作走上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要以服务社会和造福百姓为天职,把支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最终目标,以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科学发展观,使财政工作真正体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要求。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