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贵州财政新闻联播

贵州省财政“五性五融”推进PPP项目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充分发挥PPP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突出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生态性 “五性”,做到项目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融合、项目论证与财政中长期规划融合、项目运营与化解政府债务融合、项目与产业扶贫项目融合、项目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五融”,优化环境,完善机制,推进PPP项目高质量发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目前,贵州省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478个,涵盖了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农业、旅游等19大领域,总投资10003亿元,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五位,在西部十二省中处于第二位。

  一、突出“五性”,提高站位系统谋划PPP项目

  一是突出政治性,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建立省人民政府推广PPP专项小组和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强力推进PPP工作,按照“一个实施意见+项目库管理、PPP基金、PPP项目财政补贴制度、行业(部门)和各级政府若干实施方案”的“1+N”模式制度体系,推动全省PPP模式推广运用。以扶贫攻坚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为突破口,探索PPP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PPP与扶贫相结合,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稳定的收益。

  二是突出经济性,努力化解债务、服务发展。持续推进PPP化债工作,继续加大对存量转型项目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力度,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存量项目转型为PPP项目,盘活存量资产,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2018年贵州省有110余个存量项目拟转化为PPP模式实施。

  三是突出社会性,提升获得感、幸福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把PPP改革作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手,大力推广实施 PPP,积极发挥PPP模式在生态环保、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全省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贵州省已进入执行阶段的PPP项目共有182个,总投资5142亿元

  四是突出文化性,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PPP项目发展中,探索推进“文化+”概念,发掘文旅类项目,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独有的民族风情、特色文化和“大数据”特色,实施一批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文旅类PPP项目,展现我省地域特色、增强文化软实力。

  五是突出生态性,守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围绕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有潜力的乡村和产业,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自然村落、特色片区为开发单元,全域统筹开发,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留青山绿水,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草整体保护、综合治理,践行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

  二、突出“五融”,全面打造PPP项目升级版

  一是注重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融合。主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从本省经济社会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出发,以增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为目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提升农业投资整体效率与效益,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注重论证与财政中长期规划融合。完善中长期财政规划管理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将PPP项目的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纳入中长期财政规划,实时掌握各PPP项目的支出数据。根据本地财政承受能力空间,合理安排PPP项目论证和实施进度,做到“有多少地,种多少菜”。

  三是注重运营与化解政府债务融合。通过从现有政府性债务对应项目中,选择投资规模较大且经营期长、边界清楚、区域性强、具有一定收费基础和价格调整机制等条件的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运用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盘活存量项目资源,化解政府性债务,降低债务风险。

  四是注重与产业扶贫项目融合。围绕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把PPP项目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探索PPP模式助推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新创举。

  五是注重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大数据发展,探索PPP模式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智慧威宁建设运营服务PPP 项目、智慧赫章建设PPP项目等一批大数据PPP项目的落地执行,实现数化PPP项目。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