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广西财政新闻联播

2015年广西县域财政收入小幅增长质量趋优

  2015年,广西全区各县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方面做了大量实务性工作,县域财政收入总量继续扩大,非税收入持续下降,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

  从全年全区县域财政收入运行情况看,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均有所扩大。2015年,全区县域组织财政收入620.5亿元,同比增收32.58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2.39亿元,同比增收28.92亿元。二是收入大县个数有所增加。2015年,全区县域组织财政收入过20亿、10亿的县分别有4个、25个,分别比上年增加2个、1个。三是非税收入占比明显下降,收入质量进一步优化。2015年,剔除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因素的影响(下文简称“同口径”),非税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5%,占比低于上年2.7个百分点。

  但因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下行、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运行困难,全区县域(共75个县)建筑业、房地产业、工业等相关行业的税收收入增速回落,以下现象值得关注:一是县级收入持续低位增长。按同口径计算,2015年,全区县域组织财政收入每月累计增幅基本维持在“-2.2—5%”之间,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每月累计增幅基本维持在“-0.9—4%”之间。1—12月,全区县域组织财政收入累计增幅为3%,低于全区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4.6%)回落1.6个百分点。二是县级收入增幅走势分化较明显。2015年,按同口径计算,共有56个县(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占全区县级总数的74.7%,其中23个县(市)增幅为两位数;有18个县(市)出现下降,占全区县级总数的32.1%,其中8个县(市)降幅超过两位数,增幅最高的(43.4%)比降幅最大的(-47.8%)相差91.2个百分点。三是部分财政收入大县增幅明显回落。按同口径计算,2015年,组织财政收入规模过10亿的25个县中有8个县财政收入增幅低于全区平均增幅(4%),特别是平果县、田东县、兴安县财政收入同比下降分别为11.8%、11.3%、10.5%,平果县、兴安县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2.3个、18.6个百分点。四是国家级贫困县收入规模明显偏小。2015年,全区28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县级总个数的37.3%)财政收入合计完成131.03亿元,占全区县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21.1%,其中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不到3亿元,合计完成15.82亿元,仅相当于总量第一位的临桂县的59.4%。五是县级区域发展不平衡。2015年,“桂西资源富集区”所辖27县财政收入为181.71亿元,仅为“北部湾经济区”所辖22县财政收入总量的76%,同比仅增长2.4%,增幅分别低于“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所辖县增幅4.2个、4.3个百分点。六是县级财政自给率普遍偏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2015年,全区75个县财政自治率平均水平为22.2%,同时分别远低于全区、自治区本级、市级(含城区)自给率15个、27.6个、28.4个百分点。其中国家贫困县(28个)、“桂西资源富集区”所辖27县的财政自给率仅为13%、19%,远低于全区财政自给率平均水平(37.2%)。全区共有68个县(市)财政自给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尤其是东兰县、凤山县、西林县等1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自给率均低于10%。七是县域普遍对一次性大宗税源依赖较大。2015年,全区县域一次性税收收入为144.21亿元,一次性非税收入达66.65亿元,县域一次性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高达49.9%,其中,“西江经济带”所辖37县、“北部湾经济区”所辖22县、“桂西资源富集区”所辖27县的一次性收入占比分别为49%、53.3%、51.8%。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