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财政以“三支持”推进教育补短板强基础稳发展
近年来,河源市财政局优先保障教育等投入,全市教育支出从2015年的45.62亿元提高至2020年的73.58亿元,增长61.31%,完成每年“只增不减”目标,推动教育补短板强基础,实现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支持学校发展建设,改善办学环境
(一)设立教育“创现”奖补资金,补齐学校短板。为促进本市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市本级财政设立1.6亿元教育“创现”奖补资金,对按时实现“创现”目标的县(区)及相关单位进行奖补。截至2019年底,全市五县一区均已通过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验收,获评“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
(二)支持建校建园,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为有效缓解基础教育阶段大班额和读书难问题,市本级财政对源城区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公办幼儿园按标准予以补助,共同分担建校建园所需成本,增加优质公办学位。截至目前,已下达补助资金3.62亿元。
(三)积极支持推进第一所本科院校筹建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省市共建工程”的部署要求,该市积极推进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建设,总投资额达24亿元。市财政局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2020年9月顺利开学投入使用。
二、支持学生健康成长,普及素质教育
(一)补齐教育短板,新建市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少年宫。向上级争取302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教师发展中心和青少年宫建设,支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体系建设,丰富学校教育,服务青少年儿童全方位健康成长。
(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打造市中小学科普教育馆。用好用实2000万元省级专项资金,努力将该市中小学科普教育馆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质量科普教育馆,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三)增强学生体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7-2021年,统筹安排2375万元资金,用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将学生健康体质水平抽测经费纳入预算予以保障,全面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
三、支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进教育人才培养
(一)强化教育经费保障,落实教师待遇。加大财力统筹力度,优先解决教师工资待遇所需支出,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推动全市义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二)强化资金政策落实,提升师资水平。设立教师学历提升学费资助专项资金,按标准下达2018-2020年资助资金65.5万元。每年安排300-500万元师资培训经费,支持市教育部门开展教师队伍培训,有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三)强化创新人才激励力度,促进教育人才培育。推动落实“首席教师”津贴工作,由市财政负担全市66名“首席教师”年人均1.2万元财政津贴经费,共计236.4万元。落实高层次人才补贴政策,2021年市本级财政向教育系统414人发放高层次人才补贴596万元,助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