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财政局:构建新格局 展现新气象
为广东省创造新辉煌和阳江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阳江市统筹安排疫情防控资金3.5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筑牢坚实财力堡垒;在战“疫”大考中逆势突围,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为企业和群众降低税费负担超18亿元,落实民生类支出逾189亿元……这一年阳江市财政局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中稳住了阵脚。
回首过去五年,阳江市各级财政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砥砺奋进,用财政力量护航阳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为“十四五”开局起步提供了坚实财政基础。
战疫情保稳定,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
发热门诊改善建设,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防疫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阳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阳江财政“真金白银”的投入和保障。
疫情面前,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通“绿色通道”尽快拨付资金,把保障防控疫情支出摆在突出的位置,共统筹安排疫情防控资金3.5亿元,将减轻患者救治费用负担、提高疫情防治人员待遇、保障医疗防控物资供应等财政资金政策一一落实到位,并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10.7亿元,率先在全省完成支出任务。
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疫情影响三重压力,阳江财政咬紧牙关、知重负重,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千方百计向内挖潜,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结构和方式,全力以赴实现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确保财政平稳运行。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0亿元,增长2.2%。通过各级财政部门多措并举、统筹财力,实现了财政收入正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19亿元,增长3.2%。
心系群众,财政为民。坚实的财力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三大攻坚战、“三农”、教育、医疗、就业、交通、生态环保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能看到财政资金的“身影”。
广湛高铁阳江段、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阳江先行段、阳江港进港航道改造、“四好农村路”、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建设省实验室分中心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和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打造创新引擎,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加快形成。去年,市财政安排1.95亿元资金加快推进两大省实验室建设,安排落实科技专项资金6531万元。
2016年至2020年,全市累计落实扶贫资金共23.16亿元。去年,阳江市落实民生类支出达到189.7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5.8%,同比增长3.3%;投入省、市十件民生实事资金约11亿元,落实底线民生保障资金3.6亿元;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130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46.3亿元,同比增长16.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5%。各级预算单位通过国家“832平台”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全年预留任务,获得了广东省的肯定和表扬。
强党建创模范,摘得“省文明单位”荣誉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着阳江财政工作全局。
市财政局坚持党建引领,领导班子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在系统内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创建并摘得“2018—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阳江财政党建工作的生动体现和延伸。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财政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先锋作用,使党的建设成为文明创建的重要保障和推动力,并形成了以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的互动格局与共建共创的生动局面。
文明,展现了一个单位的人文气度,更彰显了一个单位的精神力量。阳江财政人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淋漓尽致展现拼搏进取、干事创业、乐于奉献的精气神。大家积极响应“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2018年至2020年共捐款8.58万元。自发成立局机关志愿服务队,目前已注册志愿者130人,开展志愿服务10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600多小时。
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阳江财政人更用精湛业务能力和漂亮工作成绩为文明创建着色添彩。
在2020年1-9月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中,阳江市排名全省第12位,比去年年底提升了7位。在财政部年中通报的2019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结果中,广东省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阳江市排名全省第四,阳春市、阳西县排名再创新高。2019年省财政厅通报的1—6月和1—9月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情况中,阳江市分别排在全省前列,均为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第一名。市财政局获得2018年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优秀,政府债务风险获得财政部“零预警”表扬。局机关工会委员会荣获“2020年阳江市先进职工之家”称号。
以改革促发展,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迎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阳江财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发力、纵深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纵深推进。2020年3月底,阳江市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在市、县两级全面铺开。加强对接省级“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组织市直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县(市、区)于8月底完成2021年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市县项目入库储备工作,确保上级资金高效使用。
零基预算改革稳步推进。阳江市加大力度推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结合财力状况,以零为基点,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根据年度预算编制原则和支出政策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非刚性和非重点事业发展支出,优先安排“三保”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支出)、疫情防控支出和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支出,兼顾防范财政风险,做到有保有压,财政资金分配科学性和使用效益大大提升。
市级预算绩效管理明显加强。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方案》,强化各地区各部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责任。对2019年市级财政性资金支出项目开展了第三方绩效评价,开展财政资金绩效目标和支出进度“双监控”,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进一步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稳步推行。阳江市印发《阳江市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激励办法(试行)》,对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的支出进度、存量资金、预决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开展绩效评价,定期通报绩效考核结果,在财政系统形成你追我赶、拼搏争先的工作氛围。
“数字财政”建设取得里程碑式成果。阳江市作为全省“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简称“数字财政”)工作首批六个试点地市之一,各级财政部门先试先行,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理念嵌入财政业务系统建设,借现代信息技术之力加速推动传统业务改革。去年10月,全市“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预算域系统顺利上线,推动全市预算编制工作提质增效,今年1月平台核算域、执行域全面上线,财政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实现财政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和财政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不忘初心历久弥坚。“十四五”规划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阳江财政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立足当下踏踏实实地干,扎实做好2021年财政工作,构建新格局,展现新气象,为阳江市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财政力量,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更加有力的财政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