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广东财政新闻联播

佛山市财政向“一体化”要效益

  一方面,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支出也达到500多亿元,日益庞大的财政收支规模需要更加安全、高效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与经济、社会、民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财政对政府的决策也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参谋作用,加上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越来越考验着财政人的智慧,挑战着财政人的管理水平。

  面对这样的考验,佛山市财政局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4年全年市级预算单位通过平台办理支付业务76,000笔,总金额119亿元;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国库实拨业务电子化。

  “算一下,平均每天完成208笔业务。如果没有管理平台,这是一个无法想象的工作量。”佛山市财政局副局长钟永平提到的管理平台就是2014年1月正式上线的佛山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

  囧途上逼出来的“大数据”

  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佛山财政步入新常态。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14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00.73亿元,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5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7.48%。如何管理好日益庞大的财政资金的同时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是摆在全市财政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另一方面,该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尚待彰显,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有待提高,税收收入增速逐步回落,财政收入进入平缓增长期;社会民生等各项财政刚性支出大,导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收支平衡压力增大。

  “要解决好新常态下财政工作面临的新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理财思路,将‘互联网+’的新思维与现代财政管理相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财政管理创新,综合统筹、科学配置好财政资源。”佛山市财政局局长黄福洪告诉记者,该市多年前预见到这些困难,未雨绸缪启动了佛山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事实上,存在于佛山财政内部的信息孤岛也是促使管理平台上马的重要原因。和全国大部分财政部门一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建设思路让佛山财政以前建成了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拨款、用款计划、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财政总预算会计、非税收入征收、行政资产管理等多个财政业务信息系统。但这些独立开发的业务系统的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不尽相同,导致各业务环节之间的贯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存在障碍,给下一阶段的全面深化财政改革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借着财政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财政信息化建设和省财政厅实施财政“大数据”战略的东风,这一次,佛山市财政局提出了不一样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即:围绕贯彻落实新预算法精神,以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以深化财政综合管理改革为重点,以“互联网+”新思维创新财政管理方式,建设佛山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的信息化之路。

  为各个财政业务系统提供一体化集成服务

  由财政部国库司编著的《大数据时代:推开财政数据挖掘之门》一书开门见山地提出,正在到来的大数据革命,将极大改变人类的社会和生活——你,无法逃脱。

  财政部门是数据密集型的综合管理部门,这些海量数据都是财政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底层数据信息,是不可多得的信息“金砖”。

  佛山市财政局副局长伍志强在说:“佛山管理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理念就是基于‘大数据’‘一体化’的思路,以数据仓库为核心、财政业务应用支撑平台为载体,涵盖财政核心基础业务系统,形成以项目库管理为基础,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核算决算为主线的业务闭环,绩效管理、资金动态监督贯穿全过程,将各个财政业务环节串联起来,搭建起一个完整的财政管理总体业务流程。”

  换句话说,佛山的管理平台就是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一体化的集成服务,将散落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按规范的、动态管理的业务依据和基本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将绩效考核、监督检查、决策分析等管理目标寓于其中,通过实时反馈、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跟踪分析、模型分析等方式为上述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客观数据依据。

  据佛山市财政局信息工作负责人介绍,正是在由标准规范库等基础信息组成的业务依据的基础上,管理平台有效地整合了部门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拨款、用款计划、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财政总预算会计等多个独立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形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财政管理“一体化”。一是实现财政业务管理一体化。管理平台贯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总会计核算三大业务环节,涵盖财政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各项财政业务,使各项财政基础业务统一至同一平台,进行有机整合,确保财政基础业务流程统一、完整,打破部门壁垒,便于财政部门、各预算单位、各社会机构落实财政业务工作。二是实现财政信息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立起与各部门之间的电子信息化联系,实现电子信息传输和所有信息共享,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把财政业务单据的整个生命周期纳入系统管理,指标数据、资金数据和业务数据都集中到电子凭证这个载体上,实现业务生产系统的整合。

  当然,通过对财政业务流程的梳理,以及财政监督管理等系统的应用,促使理财观念由“重分配、轻监管”向“规范分配、严密监管”转变。

  高效安全的管理平台

  便捷、简洁、清爽,是很多人登录管理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时的第一印象。打开其门户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业务办理、通知公告、决策分析等系统模块的快捷登录链接。

  采访中,一名预算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解说,“我们通过使用数字证书登录管理平台,就可以在平台上‘一站式’完成国库实拨业务。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半电子、半手工的处理方式,既安全,又方便。通过取消纸质凭证流转、加盖电子印章,实行电子校验与自动对账,不再需要人工跑单、人工签章与人工核对,既及时发现问题、保障资金安全,又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据了解,为解决原有各财政业务系统独立分散、操作不便的问题,管理平台以涉及各预算单位为服务对象的财政业务为重点,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结算、工资发放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再造,着重开发、完善预算编审系统、预算指标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公务卡结算系统、工资统发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模块,形成面向各预算单位的一体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窗口。

  同时,依托项目库,建立了以预算项目为主线的一体化业务系统,实现了全业务流程数据共享。业务部门、监督部门在办理、监控一笔支付业务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同一个界面上查询到该笔支付数据所涉及的项目信息、绩效评审信息、指标信息、计划信息和历史支付信息等,通过一站式数据辅助决策,进一步提升了业务办理、财政管理水平。

  光有一站式的平台还不够,佛山财政局又开发了“财讯通”软件,实现待办事项、通知公告的及时提醒和业务实时交流。同时,建立了短信平台,实现为预算单位领导自动发送大额拨付消息提醒和定期发送单位财政预算执行进度等功能,如发现该款项异常,可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停止支付。

  佛山公共财政管理平台安全性也是其一大亮点。依托管理平台,目前已开发建成了财政监督管理系统(一期),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的事前预警、事中拦截和事后跟踪分析的全过程实时监控。他们设定了相关财政业务基础信息、定义监控规则,若资金数据在平台运行过程中若出现偏差,平台将立即通过短信向相关负责人发出红、橙、黄三色预警信号;当财政资金违反监控规则运作时,系统将自动拦截,从而有效防止大额提现、超标提现、挪用住房公积金和基建专款等违规行为;基于事前预警与事中监控的结果,平台还结合预算执行的目标或期望值,对动态监管的结果进行跟踪和分析,最终对整个动态监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监控报告。财政监督管理系统进一步拓展了人大、审计、监察等监督机关对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方式,促进了“阳光财政”建设。

  另外,管理平台还初步实现数据收集和抽取,财政数据通用查询,预算收支、旬(月)报表、项目完成情况等报表的动态展现等内容,能完成整体及各预算单位、各项财政资金运行的直观表现,并对其进行基础的运行情况分析。通过科学分析整体及各预算单位、各项财政资金的实际运作情况,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目前的决策分析功能与佛山财政人心中的梦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他们正在加快推进管理平台的二期建设,以实现全市财政数据的统一对接、集中与整合共享,向“互联网+”的方向深化拓展,全面提升政府财政运营效率和水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