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徐闻县“穷财政”也能“强教育”(图片)
和安中学创强前后教学楼对比图
下洋中心小学创强前后对比图
徐闻县属于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教育环境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教育设施等方面更是远远落后。为改变落后面貌,徐闻县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于教育方面舍得增加投入。特别是近年来,徐闻县紧抓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的机遇,投入教育创强资金2.24亿元,有计划、有步骤全面实施创建教育强县教育强镇工程,学校教育环境、教育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徐闻县15个乡镇已有10个乡镇通过了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组的验收。以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不足4亿元(2013年)的财力,走出“穷财政”办出“强教育”的路子,受惠大半个县,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创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关怀,给力“创强”。2012年3月份开展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强镇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委书记钟力和时任县长的林海武多次深入基层学校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和问题,并把该项工作作为该县近年来的主要民生工程来抓。新上任的梁权财县长一到徐闻,就召开教育创强现场会,表态先预付8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分管教育的领导、教育部门和乡镇的领导也都全力支持教育创强工作。领导重视有力推动创强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责任,加大投入。以乡镇党委、政府为主体,把建设教育强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由乡镇牵头中小学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领导、中小学校长任副组长,小组专门协调创强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乡镇级领导定点联系和责任包干制度,创强不完成,领导要换岗。教育部门则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以良好的服务、扎实的工作争取其他部门的配合、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积极推动教育强县建设。财政部门则开源节流,年初足额安排预算,负责资金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形成创建工作的合力,明确责任,落实各自工作职责。
三、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徐闻的教育创强,不是政府在唱“独角戏”,而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一是企业赞助共建。比如海安中小学就有广东双泰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海安新港港务有限公司等本地关心教育创强的企业赞助建设的“双泰楼”、“海装”楼。二是动员外出人员支持本地教育创强事业。如新寮镇的创强工作一开始,短短的两月时间,外出乡贤就筹集了资金120多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创强资金的紧张。三是坚持自力更生。学校组织老师义务平整校园、学校的线路和设备安装、油漆门窗、粉刷墙壁等,有的村民还自发到学校帮助铲除杂草、平整运动场等,为创强工作投工投劳,节约了大笔的资金。
四、教育创强,教育提速发展。徐闻实施教育创强工程让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各种功能室齐全,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完备;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室等一应俱全,小学四年级以上的班级实现了“班班通”,很多老师上课用电子白板代替了黑板,用电子笔代替了粉笔,告别了粉笔时代;学校拉通了互联网,建起了校园网,加快了基层学校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大大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徐闻的教育发展至少提速了10年。
徐闻的教育创强不但改变了学校的面貌,还创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的经验,成了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学习的楷模。据悉,徐闻教育局正在实施“名校长”、“名师”工程,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十年规划,促使徐闻教育真正强大起来。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4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