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是鉴江、黄华江、罗定江之发源地,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受客观条件限制,2012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为6.2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仅为3.55亿元,财政资金周转困难,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
2012年11月,信宜市被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列入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粤西地区唯一列入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信宜生态区域是粤西沿海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区,对保障粤西沿海的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供给具有重要作用。
为合理解决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信宜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指导思想,制定了“保一方净土、富一方百姓”的目标。2012年省财厅补助信宜市生态保护补偿金3372万元,主要运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如碳汇林建设、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城乡清洁工程等,具体通过“五步走”措施落实:
(一)加强生态建设,植树造林。落实各级林业管理职责,坚持封山育林,重点抓好碳汇林项目建设,启动生态公益林改造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1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被省政府授予林业生态县称号。
(二)防污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通过整治矿山,打击小炼金、盗采稀土等非法行为,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尤其是水域功能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
(三)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按照信宜市委提出的“强特色产业,造生态新城,建幸福信宜”思路,通过举办李花节、品果节、南玉旅游文化节等,扎实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12年信宜市实现旅游总收入约6.86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13%。
(四)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自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先后投入了2500多万元资金专门用于城乡清洁工程,增配了一批环卫清洁器械,新建和改善了一批环卫设施,加强了城区、镇、村清洁保洁和城乡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同时,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无害化处理扩容改造建设。
(五)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建设。成立了信宜市生态农业产业园区领导小组,并在水口开展示范点建设,在池洞大坡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示范村。此外,结合市区引用水源污染整治,每年预算专门安排资金用于池洞圩镇的垃圾收集处理。
信宜市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等各方面积极落实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策略措施,通过“五步走”措施力保生态环境,现阶段已经有显著的效果,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空气质量指标、饮用水水源水质指标等各项生活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