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平市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加大力度整合办学资源,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并针对部分学生距离学校路程变远、需搭乘公共交通的新型“上学难”等问题,加大财政投入,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肯定。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便利度。根据该市乡镇实际需要规划新的公交线路,在原来22条公交线路基础上增开19条新线路,确保线路覆盖所有学校,满足学生上学放学乘车需求。同时,做好公交线路沿途上落点候车亭的配套建设,按照省推进农村客运服务均等化目标要求,做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方便广大学生就近乘车。
二、加大补助力度,切实减轻学生家庭负担。由于搭载农村小学生车辆核载人数由55座改为35座,学生每月乘车成本由原来的87元、105元、155元调增为130元、167元、180元。为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该市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学生仍按每人每月40元的优惠价格办理公交月卡,其余部分由市、镇两级财政按5:5比例共同承担(其中赤水、金鸡及大沙三镇负担30%,市本级负担70%),并要求各镇严格执行调整后的补贴标准与办法。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惠农教育政策落到实处。该市将解决农村“上学难”补贴资金纳入每年财政预算,建立长效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每年7月和次年2月,该市财政根据本年春季学期和上年秋季学期办理公交月卡的学生人数计算补贴经费,确保按时发放经费补贴。2012年,该市财政共发放农村学生乘车补贴经费290万元。2013年,该市春季学期办理公交月卡的农村小学生人数达5563人,比2012年秋季学期的3327人增加2236人,增长67.21%,资金需求大大增加,该市财政将想方设法调剂资金,全力保障所需资金及时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