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东莞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建设幸福东莞。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投入19亿元,保障市属公办学校办学经费,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投入10.9亿元,补助镇街经常性教育经费支出,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投入1亿元,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全市已评和未评等级幼儿园分别给予每生每年550元和400元的补助,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投入4.4亿元,用于城乡一体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补助,将10万名从未缴费老人的养老金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50元,并提高企业和村(社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投入1.7亿元,用于城乡一体化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助,参保人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20万元,社区门诊报销比例为70%。投入7,894万元,对低保家庭等困难群体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医疗救助金、在读子女助学金和寄宿补助。投入7,317万元,将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70周岁以上老人,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政府补助标准,资助镇街敬老院等设施建设。投入6,156万元,对低保、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发放临时物价补贴和食品、燃气及用水补助,开展春节慰问。投入5,483万元,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生活保障、康复治疗、子女教育、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帮扶力度。投入2,567万元,帮助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问题。
积极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投入8,846万元,用于为市民免费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9项公共卫生服务。投入3,300万元,帮助石龙人民医院、太平人民医院解决历史债务问题。投入2,354万元,为全市15万名妇女免费提供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服务。投入1,144万元,对新涌医院等3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的离退休人员经费给予补助。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9,500万元,深入实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工程,为村(社区)配备公共文化管理服务队伍,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364个,开发东莞文化惠民网和东莞学习中心两个全市性的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投入2,300万元,组织实施“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到基层、到村(社区)、到企业,让城乡居民能方便地享受到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727万元,成功承办中国图书馆年会。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投入7,853万元,资助4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运营,购买302个社工岗位服务和聘请香港社工督导,全面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000万元,设立“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规范和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创新社会管理的引领区。
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投入13.5亿元,扎实推进运河、内河涌、水库等水环境综合整治。投入5.4亿元,用于全市污水、污泥处理和截污管网工程。投入1.8亿元,完善黄旗山、银瓶山、大岭山、大屏嶂等森林公园及市植物园、绿道网建设。投入7,532万元,用于生态景观林带、生态公益林建设、水源涵养林改造、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和幼林抚育。投入2,500万元,补助塘厦、虎门、樟木头3个垃圾填埋场整治。投入2,276万元,对河流水文水质和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控,努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