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广东财政新闻联播

阳山县青莲镇“六个新”助力整体推进绿色经济崛起

  近年来,阳山县青莲镇党委、政府以“打造绿色人居、发展绿色经济、加速绿色崛起”为主题,以抢抓发展机遇、建设幸福青莲为核心,着力建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态良好的新青莲。

  一是推进招商引资发展注入“新活力”。 开拓招商引资思路,做好招商引资服务,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绿色能源、生态农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的招商引资上做文章下功夫。实行“六个一”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制度,坚持不定期召开企业主座谈会,深入企业实地调研,认真听取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安商、扶商、富商。同时,正确引导全镇干群,牢固确立“无商不富”的理念,努力营造全民亲商、全民招商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投资6800万元建成锦伟矿业,投入5000多万元对水泥厂进行设备技术升级,120万吨水泥粉磨设备已试产运行。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探索发展粉体精深加工业,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2011年,成功引进招商引资项目6个,实际引进资金2.092亿元,比去年增长30%,全镇工业产值实现19827.39万元,比去年增长41.8%。挖掘本镇“两江”、“两库”、“一关”、“一岩”、“一古镇”、“一古国”等旅游资源优势,初步作出了旅游发展规划。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青莲作为一个生态发展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产业发展环境和优势。因此,该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为重点,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支持鼓励农民开展立体种养,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推动规模农业发展,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引导扶持农村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011年全镇流转土地近2万亩。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抓好专业村和种养大户的发展,巩固了大洞蓝山竹笋基地,发展了峡头蚕桑基地,打造了大洞柳塘生姜、江佐油茶基地,巩固和发展了养猪、养鸡、养羊等种养大户83户,创建了“江佐油茶专业合作社”和“峡头惠众蚕桑专业合作社”等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投资商投资兴办集种养、观光于一体的千亩“绿峰生态农庄”。养鸡龙头企业深圳市家奋康食品有限公司阳山养殖分公司已建成试产。

  三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凸显“新变化”。采取“上级出一点、政府出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群众“交通难”、生产生活“用水难”等问题。筹集资金近60万元修建了峡头、寺山、深塘等村三面光水利3540;投入资金30万元,抓好“抗春旱、保春耕”和强降雨救灾复产工作,恢复农业电灌站10台,修复水轮机站4座;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对板塘、跃进、白带塘三个水库进行除险、加固、维修,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和“交通难”问题得到有效化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抓好乡镇、村庄绿化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1个,县级生态文明村2个。

  四是推进城镇管理建设呈现“新面貌”。积极争取上级立项,完善圩镇“水、电、路、通讯”配套设施建设,筹集资金230万元抓好板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因地制宜,逐步解决圩镇居民食水难问题;积极推进“城乡清洁”和“三边整治”工作,强化城镇管理,投入资金40万元全面开展圩镇环境综合治理和“三边整治”工作,提升城镇品位,优化城乡环境。重新选址设置了垃圾填埋场,调整和充实了环卫工作队伍,新种植桂花、榕树等景观林一批;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围绕“山环水抱、绿色家园”的定位,顺应英连高速和柳韶铁路出入口布局,整合“小佛山”、“四大仓”资源,完善城镇总体规划,注重乡村建设规划,科学绘就宜居城乡蓝图,进一步完善城镇总体规划;按上级要求,认真抓好“三旧”改造,成功改造230多亩,其中增减挂钩130多亩,得到市、县国土部门的好评。

  五是推进扶贫双到工作取得“新实效”。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帮扶动态管理到户,干部帮扶覆盖到户,创新了“互助资金+帮大户带贫困户”扶贫模式,带动1999人实现脱贫。到2011年底,内引外联筹措资金2000万元,落实各类帮扶项目30多个;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低保、五保、优抚供养政策,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农村人口已全部列入低保救济,全镇城乡享受低保人数达1883人,共发放低保金117.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2586万人,农民住院最高补贴提高到8万元,共有2291人次享受住院补贴478.7898万元,有3521人次获得门诊补贴11.9885万元,有效减少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提高了福利保障,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抓好劳动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

  六是推进综治信访维稳营造“新环境”。一是坚持依法治镇,多层面做好群众性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群法制意识,着力推进依法治镇进程。二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保持了安全生产良好态势。三是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制度》、《领导下访制度》、《领导包案制度》,以“青莲镇信访综治维稳中心站”为平台,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新青莲。2011年,全镇共受理信访案件16宗,登记、受理、办结率均达到100%;发现受理各类治安案件38宗,查处率达100%。近年来,该镇先后被县、市评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达标单位”。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7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