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建立三级联动财政扶持机制推动解决“入园难”问题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顺德区将学前教育放在优先解决位置,积极发挥财政资金保障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
按照区委区政府“政府主导、村(居)为主、社会参与、多元发展”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区财税局深入镇(街)、村(居)调研了解,深入掌握制约区内学前教育发展的存在问题和困难,同时会同多个部门研究磋商,加大财政资金对学前教育发展薄弱环节的帮扶,形成区、镇、村三级联动的财政扶持机制,逐步建立“以省级幼儿园为骨干、以村(居)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一、区级财政着力发挥统筹作用
一方面,采用直接补贴普惠适龄儿童。将学前教育建设纳入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中统筹考虑,对所需经费纳入年初预算解决使用,确保学前教育建设顺利推进。2011年,区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学前教育经费550万元,作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用于推动创建等级幼儿园、扶持薄弱幼儿园、加强师资培训、奖教奖学等方面,重点加大学前教育补贴,对全区幼儿园大班幼儿每人每年一次性补贴300元,使财政政策惠及每位适龄幼儿。同时,加大对困难家庭儿童学前教育的帮扶力度,建立学前教育扶贫助学制度,确保低保家庭3-6周岁幼儿每人每年享受3000元补助。另一方面,运用专项资金保障师资教育。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设立专项经费加强保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师资培训,完善幼教队伍建设。从2008年起,每年加大对区一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中教育培训费的投入比例。2008-2010年,全区共投入学前教育培训经费40万元,并连续三年举办三期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培训省、市、区一级幼儿园园长及各镇(街)幼教专干共170多人。同时,辅以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知识讲座、教师技能比赛等,为全体幼师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
二是镇(街)政府探索特色发展路径
以镇(街)为规划发展的主要阵地,立足地方实际,研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的优良途径,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化学前教育扶持发展机制。以大良街道为例,作为顺德的教育强镇,先后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幼儿园的园舍改造和设备设施整改,今年还继续投入1100万元新建五沙幼儿园并规划推进其他配套幼儿园的兴建;在全区率先实施向社会购买学前教育服务的创新举措,把9所公办幼儿园的办学经费纳入街道的整体财政预算安排;投入400多万元为街道所有教职工提升薪金和福利,100多万元对达到或超过规定人员配备基本要求的幼儿园进行激励性经费补助。又如容桂街道,设立扶持学前教育经费350万元,每月为每所幼儿园的每个班级补助1000元,着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拨付50万元用于推动创建等级幼儿园、师资培训、教科研等工作,其中25万元用于托幼机构安保物防、技防补贴。
三是村(居)委会先行先试新办学模式
自被确定为“广东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试点区”后,顺德通过确立《顺德区农村学前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研究》项目,全面开展农村学前教育“共同体”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建设,探索建立“政府、社区、家庭三方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共同提高”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模式,由区、镇、村三级财政支持开展,大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广阔的社会资源,挖潜开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渠道,确保农村教育服务供给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