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展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农家书屋”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的名言如今已广为罗定市大多数农村群众的共识。村中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少了,阅读、健身的人多了;摸麻雀、赌博的人少了,参加读书讲座、技能培训和科学种养的人多了;比读书、比健身、比科学种养,等等,许多村民的生活方式逐步发生了改变。这些新农村精神面貌的改变都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罗定市财政局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广泛发动各方力量筹集资金,全面推进“农家书屋”文化工程建设,不断深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007年以来,罗定市以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为目标,在全市各镇推行“农家书屋”建设工程。近3年,罗定市财政共投入资金37万元,助推各镇建设“农家书屋”。同时,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广泛发动各方力量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通过上级扶持、部门捐助、村委出资、文化大户投入、村民乡贤捐款捐物等不同渠道,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陆续建成鸿峰、鹰掌、新寨、榃石等54家“农家书屋”。其中17家建在村委,22家建在自然村:13家建在私人文化楼,2家建在村中祠堂。54家“农家书屋”共配置图书20多万册。
这些农家书屋办得比较有特色的有素龙镇思围村的云煜书屋和素龙镇鸿峰书屋等。云煜书屋在2004年由家族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该书屋楼高二层,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有藏书5千册,每年接待读者8千次,2006年被省人事局,省妇联等单位评为第三届广东“十佳优秀书香之家”。罗定市政府亦给予大力支持,把云煜书屋规划为“罗定市图书馆思围流动图书室”,积极宣传云煜书屋,2008年,该书屋被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杂志社授予全国“星星火农村妇女家庭阅览室”称号,并获捐赠图书2000多册。素龙镇鸿峰书屋按照省级标准建设,成为我市引导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建“农家书屋”的典范。两书室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称号。
为科学有效管好“农家书屋”,“农家书屋”首先抓好图书的合理配置,重点选购种养技术、医药保健等实用性强的图书,合理购买一些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天文地理、交通旅游、计算机技术以及适宜少儿阅读的图书,使农家书屋更具吸引力;其次是根据不同的群体灵活设置开放时间,方便不同层次、不同时间群众的阅读;再次是做好规范管理,罗定市图书馆派馆内专业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日到农家书屋进行业务指导和图书管理知识培训,还帮助书屋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室内各种规章制度、并要求书屋管理人员做好“图书借阅登记”和“读者留言”记录,管理好图书、服务好村民。
村民的特点是喜欢实惠,对村民来说只是对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感兴趣,希望图书的实用性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农家书屋”本着免费服务的宗旨来服务大众,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读书学习的环境,让村民懂得文化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走上致富道路;书屋还得到了市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村民的赞扬,而办书屋的人也受到人们的尊重,书屋亦因此获得荣誉。
现在,全市54家“农家书屋”每到借书阅读开放时间,特别是周末,许多村民排成长长的队伍有秩序地到农家书屋借还图书,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农家书屋”充分用好用活惠民利民的功能,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培训、竞赛等活动,在寒暑假期和周末举办书法、美术、音乐等学生辅导班,许多村民因读书、健身、参加培训而受益,更多群众开始追求健康、文明的高品质生活,更多的自然村主动加入到兴建“农家书屋”的行动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约10万人次在这些活动中受益。
相信“农家书屋”在罗定市政府、市财政局和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将越建越多,越办越好,更希望这道亮丽的风景线永久地延伸下去,让农民过上健康、文明、富裕的生活。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6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