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广东财政新闻联播

梅县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公平分配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2009年,梅县因地制宜,身体力行,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八项举措惠及百姓。

  一是着力构建住房保障体系。梅县把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拨出210万元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启动资金。先后出台《梅县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规定》等系列住房保障政策,建立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机制,探索将经济适用住房由政府运作改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由实物分配改为货币补贴的新模式,大力扶持城镇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难”问题。20098月,梅县举行经济适用住房补贴凭证发放仪式,52户低收入家庭喜领住房补贴凭证。这些低收入家庭在梅县范围内的城镇购房后,均可在规定时间内领取每户1.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

  二是全面推进全县养老保障全覆盖,基本实现全民社保。从2009年起由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9420日梅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群众参保积极性高涨,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全力构建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全民医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健全镇、村和社区医疗机构,完善镇、村医疗设施等硬件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四是建立救灾救济机制,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困难群众低保救济水平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做到全县低保户应保尽保,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200910月,梅县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通过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帮扶措施,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有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年收入2500元以上,被帮扶的贫困村基本改变落后面貌。主要办法是定点帮扶,建立台账,动态管理。梅县县委办[2009]63号文件已对全县73个贫困村和3985户可挂扶贫困户“一对一”安排了单位和干部职工进行挂扶,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建立台账”就是建立《帮扶记录卡》,一式三份,有村委、贫困户及帮扶责任人持有。“动态管理”就是做到户有卡,村有册,县、镇有数据库,形成全省实时联网监测系统。

  五是不断加大残疾人事业资金投入力度,包括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和城镇廉租住房政策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着重实施聋儿培训、白内障复明、脑瘫训练、致残矫治、假肢装配、精神妨碍防治康复等)。仅去年,我局就安排专项资金27万元,专项用于残疾人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残疾人困难补助;2008-2009年,用于残疾人的特别救助、解决住房困难、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社区活动室建设经费等共127.6万元。

  六是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服务活动和提高计划生育保障水平。从2009年起,每年为全县近7000名政策内生育的怀孕待产妇女免费提供3个月口服量的“斯利安”、“福斯福”营养素;把纯二女结扎户“节育奖”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元,所需费用每年列入财政预算。

  七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2009年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县技工学校硬件建设,打造成省重点技工学校。到2012年,非农就业比重达到70%,其中建立覆盖城乡、适应产业发展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产业体系。以鼓励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为例: 20092月,我县举行了“春暖行动”返乡农民工现场招聘会,31家用人企业和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工种123个、就业岗位近4000个。而且还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制定和实施有关促进就业的措施;为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绿灯”,着力在提供返乡创业项目、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减免规费、争取小额贷款等方面,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

  八是全面完成全县185.5万群众受益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2009年全面完成全县15宗山塘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