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2009年工作亮点及201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东莞市经济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面对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困难,东莞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宏观调控政策,审时度势,适时出台了一揽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强管理、惠民生的政策措施,努力推动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体措施是:一是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在应对危机中转型发展,其中安排10亿元成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并充分发挥“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计划”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帮助1,013家企业获得176.4亿元的新增贷款;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扩内需保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发挥投资乘数效应。支持在我市举办首届广东外博会、首届动漫博览会以及形式多样的东莞产品全国行系列活动;三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扎实帮扶镇村加快发展。将欠发达镇超收奖励分成由30%提高到40%;延长11个欠发达镇扶贫贷款贴息的政策期限;对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靠后的285个村(社区),按四个档次给予每人每年100元至600元的财政补助;四是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支付限额从4万元提高到10万元,综合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支付限额从8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将五保户的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550元提高到600元等。
2010年是东莞市经济复苏的关键之年,也是抢抓机遇、加速转型的关键之年。财政作为落实党和政府各项政策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2010年的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今年东莞市财政工作的重点有:一是继续实施扶持企业财政政策,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基础。用好科技东莞、创业东莞、转型升级、融资支持计划、商贸东莞等专项资金,并继续落实上级各项税费优惠减免政策;二是完善落实帮扶镇村财政政策,持续增强基层发展能力。通过税费返还和向银行融资等方式扶持镇村开展“三旧”改造和土地统筹。对镇村引进投资实施奖励,并探索建立引导村转型升级的财政激励政策;三是不断加大社保民生领域投入,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全市农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并轨,全面加快18所新扩建高中学校建设进度,按省部署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向全市户籍8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政府津贴,向低保对象中的4类人员增发分类补助金,向全市低保优抚家庭赠送春节慰问礼包等方式不断完善民政体系建设;四是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速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推进穗莞深、穗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和市轨道交通R2线建设,完善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候车亭等公交基础配套设施。支持协办广州亚运会。加快污水处理和截污主干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努力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开展公务卡结算改革工作,推动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加大政府采购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产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各项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努力实现财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