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发展双管齐下
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2009年,阳江市财政局全面履行财政工作职责,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要求,实施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努力完成预算任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税源减少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迎难而上,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加强收入征管。继续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和收入通报制度,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对重点税源的跟踪和监控,确保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税收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打击各种税收违法行为。在各级财税部门共同努力下,2009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皆超额完成了预算收入任务。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2009年,围绕“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政策目标,实施灵活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扩大内需项目支出及时拨付,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政策规定,按照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党政机关出国(境)经费、办公经费标准“五个零增长”的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全面推进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市政府抓住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扩大内需专项资金支持,其中2008年争取到23个项目,2009年52个,两年一共75个项目,新增投资49,0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925.2万元,省配套资金12,447.8万元,市配套资金9,956.1万元,县(市、区)配套资金5,518.1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资金5,220.8万元。2009年,我市还争取到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1,067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及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和省财政厅《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坚持“加强管理、特事特办、快速实施、确保效益”的原则,及时拨付并认真监管扩大内需资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用好用活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评为省第二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获得了省财政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市政府制定了《阳江市使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对5亿元扶持资金实行规范管理,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同时,为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放大作用,市政府以竞争性扶持资金5亿元为主体,搭建融资平台,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增加我市基础设施和部分民生项目贷款的授信额度,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市的授信额度增加到24亿元,阳江高新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项目14.6亿元贷款已经落实,加快了我市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速度。
积极推行对产业转移工业园补助资金实行激励型分配的创新机制。为更好发挥产业转移工业园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益,市政府出台激励措施,从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中安排1亿元,对广州(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内按期完工的标准厂房进行奖励;从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中安排5千万元,由我市东莞长安(阳春)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山火炬(阳西)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阳东)产业转移工业园进行竞争性使用,按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新增地方税收、标准厂房完工面积等因素进行激励型分配。通过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快我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经济发展。
认真做好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工作。贯彻落实中央实施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下乡,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积极做好与各销售网点的沟通协调,加快审核进度,及时拨付补贴资金。共拨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1,545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478万元,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
进一步加大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大力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继续做好农资综合直补、种粮直补和成品油价格补贴工作,全市共拨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8,184万元,拨付种粮直补资金1,158万元,拨付成品油价格补贴资金9,907万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全市共拨付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9,866万元,城镇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2,318万元。支持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全市共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4,392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525万元。支持加大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全市共拨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9,020万元。积极筹措资金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市共拨付补助资金379万元。
(三)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各项财政改革全面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在部门预算中贯彻绩效性原则,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取得新突破。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深化,全市改革试点单位增加到310个。深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于2009年7月颁布实施《阳江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对非税收入实行规范管理。市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和公务卡结算改革进展顺利,试点单位扩大到24个,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四)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秩序。配合省审计厅、省财政厅做好对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和农业、教育、社保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和检查工作,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制定了《阳江市国有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办法》,自2009年5月开始实施,规范国有集体资产交易行为。继续做好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程预、决(结)算编制和审核工作,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财政资金。积极配合人大、审计等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工作,严格执行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预算、决算、预算执行情况以及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制度,配合审计部门做好年度财政收支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制度建设,继续完善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工作系统,健全监督制度,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