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三抓实六到位”给财政评价拧紧“质量螺丝”
今年以来,酒泉市财政紧扣财政管理改革主线,以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为重要支点,将“三抓实六到位”机制作为核心引擎,推动财政重点绩效评价从“规范运行”向“提质增效”跃升。
“三抓实”:锚定核心环节,筑牢评价质量根基
(一)抓实培训,统一评价标准。针对评价标准碎片化、基层实操能力参差不齐的痛点,酒泉市财政打破“大水漫灌”模式,构建“分层分类+靶向赋能”培训体系。对预算单位财务人员,聚焦“绩效目标如何设、指标如何量化”,通过案例教学详解“产出指标与效益指标的衔接技巧”,让“花钱有目标、效果可衡量”成为共识;对参与评价的内部科室(单位)人员,重点强化“过程监督要点与问题识别逻辑”,通过模拟评价实训提升评价能力;对第三方协作机构,突出“数据分析方法与评价报告撰写规范”,确保其辅助工作不偏离核心标准。通过集中培训与动态答疑相结合,实现评价标准“一把尺量到底”,从源头避免“尺度不一、结果失真”。
(二)抓实评估,把控评价质量。为确保内部科室(单位)自主评价的重点项目经得起检验,酒泉市财政整合局机关业务科室政策优势、综合事务中心专业职能及第三方机构中立视角,组建“业务科室+综合事务中心+第三方机构”联合评价组,开展深度评估论证。针对评价报告中存在口径不一、问题与例证脱节等情况,第一时间督促相关科室(单位)坚持问题导向,逐项抓实整改,限期完善提升,切实提高评价报告的规范性、精准性与实用性,为后续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考依据。
(三)抓实整改,注重结果应用。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成效清单”四单联动机制,对评价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落实”。对共性问题,如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绩效指标虚化等,从制度层面破题,研究出台《预算绩效目标设置指引》,明确“指标要可量化、目标要可实现、效益要可衡量”的具体标准,推动同类问题系统性解决;对个性问题,如专项资金长期闲置,由资金管理科室直接跟踪资金支出进度并适时盘活。通过“评价反馈—整改落实—回头看”的全周期闭环管理,将评价成果转化为预算管理优化、资金效益提升的具体举措,形成“评价—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
“六到位”:细化保障措施,提升评价治理效能
(一)前置集中培训到位。将培训嵌入评价全周期,不仅在启动前通过“标准解读+案例分析”明确评价标尺,让参与人员清晰掌握评价的核心要点和方法;更在评价中期针对“指标理解偏差、问题界定模糊”等共性问题开展“靶向补训”,确保评价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二)科室监管责任到位。打破“评价与监管两张皮”的局面,要求各支出科室全程参与所分管领域的评价工作。科室凭借熟悉政策背景和资金去向进度的优势,为评价工作提供专业支持,提升评价精准度。同时,通过参与评价过程,能够及时发现日常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进而完善监管措施,使评价过程成为强化日常监管的有效途径。
(三)专家评估纠偏到位。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价,借助其专业化工具与中立视角,对内部评价中的“美化倾向”“避重就轻”现象进行有效纠偏。第三方机构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开展评价,确保评价结论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项目的实际绩效,为后续的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报告质量把关到位。建立“科室初审+中心复审+专家评估”的三级审核制度。科室初审聚焦“数据真实性与问题关联性”,对评价报告中的基础数据进行严格核实,确保信息无差错;综合事务中心复审侧重“分析逻辑性与建议针对性”,对报告的分析过程和提出的建议进行深入审查,避免“问题与建议两张皮”;专家评估把关“评价结论与证据支撑的一致性”,杜绝“文字包装”,确保每份评价报告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信度。
(五)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为确保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真改实改、改出成效,要求各科室找准问题症结原因,属于报告方面的问题限期修改完善,属于项目方面的问题督促抓实整改,确保问题不搁置、不悬空,形成工作闭环,切实把评价成果转化为工作提质增效的实际成效。
(六)评价结果应用到位。为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的刚性约束与导向作用,要求各科室针对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用措施,对整改不力的单位,削减相关项目预算;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不好、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作为次年预算评审的重要内容,与预算安排挂钩,切实实现“以绩效定预算、以结果强约束”。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