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甘肃财政新闻联播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智军: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为甘肃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引导带动作用,是新形势下做好财政保障工作的崭新课题和重要任务。

  强化政治引领,理清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财政工作思路

  一是辨明方位,把牢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甘肃发展来看,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成果还需巩固拓展,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甘肃财政有责任也必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示更大作为,必须紧盯甘肃发展的阶段方位和着力重点,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努力将党中央战略部署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实际成效。

  二是高点站位,强化财政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把“两个维护”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财随政走、政令财行,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当好家、理好财,主动把财政工作融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推动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落地落实,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找准定位,明确新发展阶段财政的职能职责。要全面分析财政工作面临的“时”和“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涵,找准定位,自觉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放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考量和谋划,把握好工作着力点,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要坚持系统谋划,完善政策,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优化结构,增强服务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更好履行财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职责使命。

  深化管理改革,推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一是以完善制度为抓手,提升财政管理水平。近年来,甘肃财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注重向管理要效益,聚焦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等关键节点、重要环节,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办法,着力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2020年,印发《关于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的通知》,制定了硬化预算约束、压减一般性支出等9项措施,推动建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全年全省“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7%。出台《甘肃省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办法》等6个办法及工作规程,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规范化。下一步,要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重要指示精神,严把预算关口,严控一般性支出,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加强评价结果运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甘肃财政面对收入总量小、自给能力弱、人均水平低的实际,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向创新要效率。2020年,出台了《省级部门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工作方案》,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改变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模式,着力打破支出结构固化僵化格局。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阶段性差异化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减轻财政困难地区支出压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四五”时期,将强化零基预算管理,在深挖节支潜力、优化支出结构上下功夫,加大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稳妥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省级在协调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的支出责任,同步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财政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认真落实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省市对应安排的资金一并纳入直达范围,丰富“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箱,把这项惠企利民的“高速通道”利用好、监管好,使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更有利于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三是以发展安全为底线,保持财政更可持续。按照疏堵结合、明确责任、规范管理、防控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甘肃财政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初步构建了政府债务管理“借、用、管、还”相统一的制度体系。当前政府法定债务率等级为绿色,风险总体可控。今后,将更加注重处理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促进财政更可持续。抓实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工作,靠实偿债主体责任,落实化解方案,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持把兜牢县级“三保”底线作为财政工作的硬任务,加大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增强财政困难地区的托底能力。严格落实“两个优先”,完善县级“三保”支出预算审核、工资专户管理、“定期报告+重点关注”执行监控、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四个机制”,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密切关注事关全局的其他重大风险,防止向财政转移集聚,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

  细化工作举措,切实增强对重点战略的财力保障

  一是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甘肃是一个财政穷省,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是甘肃财政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则。“十三五”时期,甘肃省累计整合使用涉农资金920多亿元,真正把资金用在了脱贫攻坚的短板弱项上,用在了老百姓最需要、最期盼、收益最大的项目上。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将政府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管理,未纳入预算的不得安排支出;要统筹使用部门单位各类资金资产保障支出需求。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全面盘活用好结转结余资金等各类存量资金,加强对重大战略、重要任务、重点改革的财力保障。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将支出目标接近、投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专项资金予以整合使用。建立健全新增资产预算与存量资产挂钩机制,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

  二是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统筹谋划重点领域发展。进一步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继续抓实抓细落实好延续实施和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持续优化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坚决防止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用好基建类投资、地方政府债券、财政专项等资金,优化投资结构,拓宽投入渠道,着力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短板。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加大对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各类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色优势领域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财政支出占比,进一步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甘肃财政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资源协同,统筹推进经济和生态、城镇和乡村、发展和安全协调发展。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保持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的规模只增不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继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2亿元,保持财政投入规模不减,并重点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统筹整合资金,大力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整省与市县增值税收入划分比例,将更多的收入让利于市县,调动市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市县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统筹中央转移支付、省级自有财力等,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以及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等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