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福建财政新闻联播

福建财政:以人民为中心 把惠民生作为财政工作重中之重

2021年12月9日 来源:福建省财政厅办公室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是新时代财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起点、开启推动共同富裕新征程上,财政工作必须一以贯之的根本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福建财政将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扣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目标任务,全力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扎实强保障、促提升、建机制,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的“民生含量”,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为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民生篇章积极贡献财政力量。

  加大“三个力度”,尽全力夯实民生保障基础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管理等过程中,扎实践行“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的好日子”方针政策,大幅压减公务经费支出、非急需和非刚性支出,挤出更多资金投入到民生实事上。从2010年起,全省民生相关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持续保持在超七成水平,规模从2010年的1195.77亿元稳步增长到2020年的3919.38亿元,重点民生政策得到有力保障。

  切实加大资金统筹力度。通过统筹安排债券资金和预算内投资、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民生保障的整体水平。今年中央核定我省的新增债券额度中,71.3%的一般债券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城乡基础设施等673个民生项目上,34.4%的专项债券资金投入到80个民生省重点项目上。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基金、PPP等方式,引导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民生项目。

  积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立足福建实际,加强民生政策研究、项目谋划储备和向上争取力度,努力为民生实事争取更多资金支持。经争取,中央财政每年对我省原中央苏区重大民生事务的转移支付,按照西部地区标准予以补助。今年以来,我省已争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1548亿元,统筹支持各项民生事业发展。特别是经竞争性评审,我省获得中央财政对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和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等支持,共获奖补资金33.5亿元。

  突出“四个聚焦”,高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聚焦群众关切解民忧。坚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省委、省政府持续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30年基础上,今年继续做好2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资金保障工作,累计已投入135.94亿元。全力支持稳就业保就业工作,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等重点人群出台帮扶政策,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金等,努力降低疫情等因素对就业造成的影响。坚持把教育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重点保障,教育支出占比达到20%左右,是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委托投资和财政补助政策,并按4.5%的幅度提高全省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惠及210多万名退休人员。加快补齐医疗卫生短板,计划投资省儿童医院、省妇产医院、省疾控中心等9个基建项目,共计81.19亿元,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硬条件;支持医疗卫生高层次和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一轮医疗“创双高”,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技术软实力。持续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大幅增长60.9%。

  聚焦民生品质增福祉。大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生态幸福感,在连续三年开展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的基础上,23个实施县空气、水质、森林等11项生态环境考核指标明显优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政策实施前的2018年均有大幅改善。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投入18.52亿元支持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十大样板工程等项目建设。统筹各类资金241.14亿元,加快推进全省铁路、公路、民航机场等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全省县级以上1400多个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购买县级以上文艺院团、闽剧和汉剧等公益性免费或低票价演出1068场,支持农村文体活动等。注重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打响“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打造人民喜闻乐见的高品质旅游产品。

  聚焦特殊群体兜底线。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继续提高省定低保最低标准至4400元,惠及全省51.56万名低保对象和6.79万名特困人员。提高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全省42.96万名残疾人员受益。助力养老事业加快发展,支持建设70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100个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支持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工作,连续第20年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1520元提高到1720元,惠及全省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1154人。

  聚焦老区苏区促均衡。省财政持续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今年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等方式已下达451亿元,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的保障能力。同时,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大对革命老区、苏区等相对困难地区的倾斜力度,增强托底保障能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过渡期投入力度不减,大力支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

  完善“四项机制”,多维度构筑长效制度体系

  完善民生领域稳定投入机制,确保民生品质稳步提升。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和生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持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完善筹资及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在连续多年按每年5%左右的幅度提高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适度增长。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在连续多年按每年5元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补助标准;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体系,在连续多年按每年30元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补助标准。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省定低保最低标准按每年350元的标准保持定额增长。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等各类群体待遇落实机制。

  健全民生需要应急机制,确保及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立足财政职能,强化与各部门的协调联动,并在每年编制预算时,全省各级财政均按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着力推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以防为主,大力支持提高台风、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建立省市县乡四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提升防汛、抢险、救助物资储备水平。

  建立民生政策评估机制,确保政策更加稳固、更可持续。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把握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既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又不脱离财力作难以兑现的承诺。综合财政可承受能力、民生实际需要等因素,加强对民生政策的评估,确保民生政策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财力实际相匹配。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清理规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合理引导人民群众的预期。

  强化民生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老百姓身上。抓实抓细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监督管理工作,确保资金“一竿子到底”直达民生、直达民心。充分发挥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系统的作用,在今年将监管项目从37项增加至41项、惠及537.3万人的基础上,持续提质扩面增效,筑牢资金使用监管防线。强化民生资金绩效管理,常态化开展民生资金重点检查,严禁截留、挪用、挤占民生资金等行为,确保民生资金用对方向、用到实处、用出实效。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