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三手抓”建设全产业链现代农业
一、优化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做活田地文章。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认真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规划,集中项目资金在粮食、蔬菜重点区域整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十二五”以来,上杭县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32个,建设规模10.49万亩(其中平整面积3.07万亩),总投资18662万元。项目的建设实施,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6年来共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9.9万亩。特别是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促进土地流转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到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16.18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45.72%,农作物耕种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43%,实现了粮食、蔬菜产业发展, 2014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蔬菜年播种面积达23.18万亩,总产量33.65万吨,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业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做活山上文章。在红肉密柚、百香果、脐橙等特色优势水果种植区域和茶叶生产基地的稔田、才溪、蛟洋、步云、庐丰等乡镇实施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科技示范推广等项目。2017年上杭县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扶持金花茶产业发展,将金花香家庭农场列入省级集中科技示范项目申报实施对象,财政总投资40万元,建设金花茶苗木快繁技术示范基地10亩,林下种植300亩,推广面积500亩。通过做活山上文章促进了果茶产业发展,全县优质水果种植面积13.21万亩,年产量达5.6万吨,实现年产值约2.5亿元;茶园面积2.4万亩,年产量1400吨、产值 9800万元。
(三)做活“特色养殖”文章。上杭县结合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乌兔养殖,积极鼓励企业申报“一县一特”产业化发展项目,投入1292万元,新建设兔舍5800平方米,培育种兔5500只,实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目前年出栏乌兔达20万只,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100多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成为全县产业扶贫新模式。
二、创新机制,整合资金投入现代农业
近年来,上杭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出台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整合部门资金等多种办法集中资金建设现代农业。
一是部门资金联动。县政府统筹安排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烟草等部门农业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区域,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近年来整合部门资金2亿元,打造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15万亩的高标准水稻、烟叶、蔬菜生产区。
二是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发展项目撬动。加大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和贴息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2014年以来共申报实施产业化经营补助项目6个,总投资2193.51万元,财政补助资金1185.51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2000多万元。
三是强农惠农政策推动。2011年以来,上杭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到目前已形成了发展生产、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扶持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扶持设施农业等6个方面49条含金量高、覆盖面广的强农惠农政策。
县级设立新型农业经济组织贷款担保基金200万元、林权抵押保证金3000万元、设施农业(林业)及规模农业(林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3000万元;
县财每年安排重点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安排100万元贴息补助资金用于农业规模经营担保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规模经营担保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助贴息,着力解决设施农业及规模农业在生产、加工、服务与流通环节中的资金短缺问题,2016年共发放抵押贷款265笔9540万元。
近三年,县财政兑现各类支农资金约12亿元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相得益彰,共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近30亿元。
三、注重培育,促进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上杭县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创新试点项目,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如,中都聚胜家庭农场在全省率先申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家庭农场于2014年由大学生回乡创业,主要从事水稻种植,通过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资金100万元、省级资金60万元,自筹20万元,建设1000亩高产农田、仓库1座,极大地改善该家庭农场的生产和仓储条件,促进了该农场发展,目前种植水稻面积1600多亩,并采取用工、技术指导、土地流转等形式帮扶了邻近1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了上杭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1572家,其中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50家,市级示范农场25家、省级示范农场7家。全县注册的专业合作社有364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3家、市级示范社29家 、县级示范社 47 家。
二是注重品牌培育。近年来,上杭县大力品牌战略,突出培育创建,出台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商标、“三品一标”等品牌建设和销售当地农产品(含电商)的扶持政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向实施品牌创建农业经营组织倾斜。众发蔬菜专业合作社是2013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拥有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亩,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600亩、钢架大棚面积200亩;注册的“杭鑫”商标获得“市级知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称号,合作社也被农业部评为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17年县农业综合开发再次将该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象,总投资216万元,项目建成将进一步促进该合作社发展壮大,示范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县财政扶持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推动,促进了农业品牌发展,到目前全县共有62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诚福果品柚等13个农产品取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云雾香铁观音等14个农产品取得绿色食品认证, 17个农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认证市知名商标22个、省名牌农产品37个、国家级著名商标16个。
三是加快培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村淘宝合作项目,建成1个县级服务中心和87个村级服务站,成立了企通宝电子商务中心、福建欣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上杭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实体店”的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已有115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300多种优势特色农产品进驻电子商务平台,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龙岩市福欣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贵妃鸡生产基地,是龙岩市农业产化龙头企业和福建省副食品调控基地,2015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后,公司迅速发展,到目前拥有鸡舍10000多平方米,2016年贵妃鸡存栏达到20万羽、出栏10万羽,产蛋150万个,实现利润300多万元。注册的“福欣牧”产品已进入省政府机关食堂、大型超市(永辉超市)及电商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也是上杭首家生鲜农产品进驻中国工商银行电商平台的企业。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