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福建财政新闻联播

福建:财政持续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财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抓“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有力促进了我省实体经济回暖,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一、以税制改革为抓手,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功能、稳定宏观税负、推进依法治税的要求,扎实推进增值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等税制改革。

  (一)消除重复征税,打通抵扣链条。2012年我省启动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从“1+6”行业(“1”指交通运输业;“6”指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6个现代服务业子行业),扩大至2013年的“1+7”行业(“7”即在“6”基础上增加广播影视业),2014年继续扩大至“3+7”行业(“3”指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2016年5月改革全面推开,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四大行业纳入试点范围,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劳务的全覆盖,2017年进一步落实税率结构四档简并三档。改革涉及全省八大行业54.9万家企业。通过改革,基本消除重复征税的问题,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客观上对企业扩大投资、推动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促进了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占比从2014年的39.6%上升到2016年43.2%。2016年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增长11.3%,比第二产业6.8%高出4.5个百分点。2012—2016年,我省现代服务业税收年均增长16%,高于同期服务业税收4.3个百分点。

  (二)落实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在结构性减税方面,充分发挥“营改增”改革带来的减税效应,分段推进,平稳过渡,有效落实,企业实实在在获得改革减税利益,税负下降或持平企业占98.5%,其中生活服务业减税面达99%以上,减税总额达240.3亿元,考虑随增值税附征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相应减征因素,整体减税约达265亿元。在政策性减税方面,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农产品、天然气等23种产品税率从13%降低至11%;对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至75%;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给予税收优惠,对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城镇土地使用税减按50%征收。同时,加大政府性降费力度,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降费措施,取消、停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停征203项,政府性基金停征8项,累计减收72.62亿元。2017年1—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581.16亿元,增长15.6%。

  (三)改革其他税种,促进集约环保。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原则实施资源税改革,2014、2015年我省先后对煤炭、稀土、钨、钼资源税实施从价计征改革,2016年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除粘土、砂石、地热(温泉)资源税仍执行从量计征外,其余矿产品全部纳入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通过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理顺资源税费关系,强化税收在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调控作用。同时,在全国率先通过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和应税污染物项目数方案,明确了我省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其他水污染物的适用税额,从税收上促进企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二、以政策资金为引导,促进市场优质供给

  针对部分传统产业已进入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在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我省加大了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市场优质供给。

  (一)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2—2016年,通过统筹省以上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别是支持可形成较大产值规模的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重点用于重大项目的跟进投资、重大科技开发专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产业化配置计划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资金补助等。据统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335.06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倍,占规模以上工业21.9%,提高11.5个百分点。2017年1—8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855.3亿元,增长12%,高出工业增加值9.4%的2.6个百分点。

  (二)持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按照“分阶段、分重点实施”的原则,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2012—2016年,共安排省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1.41亿元,促进企业技改投资增长。重点支持“百项千亿”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机电、模具、船舶“一业一策”,以及龙头企业进口设备增值税补助和“机器换工”补助等。设立首期规模80亿元企业技术改造基金,投向省内先进产能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品牌质量提升等领域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开展企业技改完工投产奖励,对技改项目完工投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企业对财政贡献地方留成增量部分给予奖励。2016年全省完成技改投资5075.8亿元,增长8.8%,实施814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3061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5223亿元。

  (三)促进创新驱动和智能制造。指导和帮助高新技术企业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支持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和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行动计划;实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分段补助,采取基础补助与增量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推进创新驱动;持续加大投入,支持实施产学研用合作、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据统计,我省科技与试验发展经费(R&D)支出逐年提高,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6年的1.59%。2016年,我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2158.3亿元,为2012年的2倍。

  (四)淘汰化解落后及过剩产能。2012—2016年,我省通过争取淘汰落后产能中央奖励资金和下达淘汰落后产能省级奖励资金,引导水泥、造纸、印染、铅蓄电池、制革等工业行业落后产能项目关闭退出;对完成且符合中央奖励条件的93个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项目予以奖励;加快调整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争取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基础奖补资金,加快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同时,通过支持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清理规范房地产开发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住房公积金政策支持力度等,支持房地产去库存市场。

  三、以创新扶持为重点,积极拓展有效投资

  坚持把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作为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着重发挥财政政策对市场的引导作用,在推动财政资金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建设投资。

  (一)加快设立和运营政府投资基金。按照“变拨款为投资、变资金为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全省各级政府积极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包括产业股权投资、创新创业投资等。截至2017年9月,全省启动政府投资基金共计43支,其中省级已设立或筹备中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共14支,总规模639.35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1230.91亿元。省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正逐步发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作用,通过采用母子基金(1+N)模式,已分设龙头产业、地方产业、新兴产业互联网、电子信息创新创业、石墨烯产业7支子基金,投资19个项目,项目总投资997亿元。

  (二)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自2014年开展试点以来,在全国率先出台指导意见,设立首期规模200亿元引导基金,并持续开展跨省区项目推介活动,有效促进PPP的推广运用,截至2017年8月,我省落地PPP项目121个,总投资额1522亿元,其中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244.64亿元。特别是针对民生项目,更在创新运作模式进行了突破,试点应用领域从市政、交通等传统领域,向文化、医疗卫生、旅游、养老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并积极探索实践“捆绑组合”“上下游联动”的PPP工程包运作新模式,以及民企“抱团”组成“投联体”参与合作的新路径,初步形成PPP项目“规划储备一批、招商推介一批、招标落地一批”的良好局面。

  四、以薄弱环节为突破,补齐相关领域短板

  我省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成果共享的站位,持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特别是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2012—2016年,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4.58%,2017年1—9月,全省民生相关支出增长15.8%,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5%。

  (一)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中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2013—2016年,共筹措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0多亿元,支持茶业、渔业、木本油料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探索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做好粮食收储管理。深化推进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支持设施农业和“一区两园”建设,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加快农业综合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加大教育投入顺应实用型和高层次人才需求。全省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将公办幼儿园建设和改造提升薄弱幼儿园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完善校舍安全保障机制等。支持18所本科高校整体转型试点,实施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力培养政策,对民办职业教育给予财政补贴,同时从政策资金上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将“双一流”建设纳入预算拨款制度中。

  (三)支持基层卫生和养老服务领域投入与创新。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包括人员基本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财政核发、村卫生所人员经费保障和机构运行补助等在内的财政补偿制度。支持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落地和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放宽基本医疗保险对医保定点养老机构的医疗费结算,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出台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实施方案,加大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养老产品等养老产业发展。

  (四)加快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紧抓道路、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等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民生基础设施改善。安排专项补助经费,支持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加大对省市级文艺院团和地方剧种的扶持力度,持续支持新闻出版广电文化惠民工程,将全民健身项目列入省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力度。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