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四措施增添服务“三农”新活力
一是以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坚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在抓好粮食、烤烟、菌菜、禽畜、竹木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浦城精米、特色烟叶、浦城丹桂、油料、笋竹、白鹅、灵芝、浦城薏米等八大农业特色,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其成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绿色食品、竹木制品深加工两大农业产业集群,力争2009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5家,比2008年增加5家,力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县建立生产基地110万亩。
二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实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开竹山机耕道120公里、防火林带180公里,完成村级供水53个行政村、水库除险加固7座,建成山地水利0.5万立方米,发展节水灌溉0.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万亩。
三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增强农村发展后劲。继续深化“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南平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下派村支书和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加大县直部门与乡镇、村对口挂钩帮扶的工作力度,整合农村“六大员”队伍资源,提升基层团队对“三农”工作的整体服务水平;健全县乡村三级信息化服务网路,完善乡镇流通信息网站建设,抓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改进完善粮食综合直补和农民购置“五新”机具补贴制度,全面推行水稻保险,开展农村住房保险工作,并探索启动农村特种产业、财产保险工作,减少农民种养风险;持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四大配套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强化促进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职能。
四是以深化实施“五要”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有机统一的民主管理,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及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组代表会议、户代表会议、联户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议等制度,深化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在农村基层形成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切实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把实施“五要”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分门别类抓好综合型、经济型、乡风文明型、村容整洁型、管理民主型的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的培育,扎实推进中心村镇建设试点工作。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