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福建财政新闻联播

江清 海蓝 山妩媚

  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依山面海的泉州市,两年来累计投入治理近海污染资金22.7亿元,大力推进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到今年初,已完成年度整治计划中的84项工程,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取得巨大成效。 

  最近,该市环境监测站最新监测数据表明:去年以来,中心市区空气质量状况优良天数达到95%,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空气质量优于或达到国家一、二级标准。今年初,该市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金字牌匾。

 

  投入助推四大治理工程

 

  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近年来泉州市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两年来先后投入巨资实施了以整治晋江、洛阳江流域水环境和建筑陶瓷业烟尘、水泥业粉尘、制鞋业三苯废气为重点的四大治理工程。 

  尤其是2007年,该市财政在保障环保部门正常工作经费基础上,安排专项经费250万元重点支持环保部门环境基础工作,促进环保系统土壤调查、污染源普查、饮用水源调查等专项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统筹预算内外资金,从环境污染防治资金中安排260万元,促进环境监察队伍技能、应急预警数据库和购置应急监测车的水质监测设备建设,对监测站和泉港区环境安全应急系统建设给予补助,提升了环保部门环境执法、快速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据介绍,去年泉州市、县两级财政还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6.8亿元,以此吸引社会多种渠道资金投入,对推进环保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仅2007年全市共投入治污资金就达10.8亿元,有力推进了近海水域污染整治、两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垃圾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部门监管建设。今年又投入10.6亿元资金,实施了近百个环境整治项目。

 

  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

 

   为加大污染源的监控,该市建立了环保在线监测监控中心,对环境进行远程监察。目前已有127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安装数居全省首位。 

  同时,该市出台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使循环经济在各地开花结果:福建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的典范工程——福建国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石粉综合利用项目加气混凝土生产线正式投产,昔日屡屡制造白色污染的石粉,如今成了新型建材原料;石狮市大力推进集控区集中供热、建设中水回用工程节约能源;南安市把石材边角料变成拼图板材等新产品,成为国际市场新宠;三安钢铁公司钢铁尾气发电、生产用水循环使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技术处于全国行业先进水平;德化县重点推进废瓷土与石膏模具加工、黄金尾矿综合利用等项目,发展壮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促进了环境保护。 

  为加大治污力度,该市推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评优创先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对各县(市、区)的7类环境保护行为,建立严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追究和环境准入制度,实行区域限批政策,对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点对点环评审批。该市规定: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清楚的不批,对环境容量不允许的不批,对区域或流域污染物总量超标的不批,对污染防治措施不可行的不批。重点项目严格执行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即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 

  泉州市领导认为,泉州是一个民营经济发达、民营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且长期以来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依赖粗放型增长方式,环境监管和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只有标本并举配套整改,强化公众环保意识,才能真正有青山绿水蓝天。对此,泉州财政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不惜力。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9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