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用好财政杠杆作用 成倍放大政策效果
不久前,安溪县外贸公司再次接到阿联酋一客户的订单。“这个客户今年以来虽已陆续下了30多万美元订单,但我们素未谋面。我们是通过互联网认识的。”公司总经理陈俊滨说。
安溪县外贸公司是一家国有老外贸企业。几年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着力转变增长方式,开始走市场多元化的道路,开拓一些新兴市场。在实践中,公司看中了迅速兴起的电子商务。
然而,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信息量大、品牌效应好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今年,福建省财政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加大了对电子商务的投入力度,不仅支持在福建省开通了全国首个区域性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而且对加入平台的企业提供支持。得知这个信息,安溪外贸公司积极行动,成为第一批加入平台的企业。
据介绍,目前福建省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已注册会员企业已达5600多家,在“在线广交会”注册会员全国第一;累计访问量达到1700万次,国外访问量占42.3%;会员企业发布供求信息累计达到4.2126万条;据不完全统计,1152家企业与海外客商建立联系,达成合作。
支持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福建省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福建省财政部门围绕两个先行区建设目标,充分利用财政杠杆,力促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好字当头、又好又快的发展。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今年福建省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上半年农林水事务支出比增41.6%,远高于全省财政支出28.4%的增幅。这些支出除了扶持粮食、生猪、奶业生产,补贴农机购置,支持农村沼气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推动水利 “六千”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等方面的支出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入,涌现了一大批以转变农村生产方式为目标的项目。同时,为确保农村土地的数量和质量,省级财政安排资金29376万元,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每亩补助标准从500元提高到2300元。“造福工程”是我省突破农村发展薄弱环节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年,福建省将 “造福工程”搬迁规模从去年的2.5万人扩大到6万人,补助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500元,通过“造福工程”,那些长期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自然村的群众整体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解决困扰这些群众致富的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瓶颈。此外,上半年福建省还安排财政资金4835万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安排9228万元,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支持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和带动型农民中介组织的发展,重点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福建优势和特色的品牌农业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安排1.23亿元,重点支持动植物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信息“三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在第二、第三产业方面,福建省通过财政投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上半年,省财政支持200项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的实施,以增量投入带动结构优化升级、规模做大、竞争力提升。鼓励和支持企业把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结合起来,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为提高我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机械装备发展,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专业园区建设。此外,福建省财政对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的支出呈现高幅度增长的趋势。上半年,福建省环境保护支出比增101.3%,重点用于加大对污染防治、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投入,特别是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技术创新、监管体系建设等。在技术创新投入方面,上半年福建省对科技支出比增43%。省财政一改以往对单个企业支持为主的投入模式,把支持公共平台建设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作为对技术创新的主要投入方向,重点向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和我省产业升级发展的急需共性关键技术倾斜,向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区域或行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倾斜,向产学研对接活动、“6.18”对接项目以及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倾斜。除了单纯的财政投入外,福建省还在政府采购中对纳入《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清单》、《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清单》的产品予以优先和加分待遇,扩大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在政府采购市场的份额。
外向型经济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然而,今年上半年外经贸发展却遭遇原材料涨价、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为顺应形势变化,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省财政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财政投入政策还真有点让人目不暇接。如促进重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资金政策,重点支持外经贸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关键和核心技术研发、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可追索体系建设,以进一步优化我省外贸产品结构,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国际服务发展资金政策,重点支持福建省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和开展服务贸易公共平台建设等,以促进福建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福建省外贸产品结构,创造外贸的新增长点;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外贸进口进行扶持,促福建省进口和出口平衡发展,减少顺差,实现外贸“两条腿”走路。此外还有重大外资项目推进支持资金政策、电子政务与商务应用平台建设资金政策、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资金、扶持企业走出去资金、扶持行业商协会发展资金等。
福建省财政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入,和投入方式、投入结构的持续转变,不仅起到了政策导向的作用,而且通过财政杠杆的乘数效应,成倍地放大效果,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着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