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市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因地制宜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重要基础。庄河市围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两个聚焦”和“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在总结过去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基础上,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不断探索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思路和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近两年,连续在庄河市栗子房镇水稻主产区进行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2010年和2011年共投入财政资金2878万元,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为目标,经过“小块变大块,土渠变砼渠,土埂变砖埂”的治理,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即“三变一化”,其主要做法:1、实施土地条田化治理。庄河市选择栗子房镇地势较平坦的水稻产区,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土地进行平整,将原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的地块经机械平整后,在水稻区内用渠道或砼砖田埂将原地块按照一定的规格比例重新划定水稻区,形成了
庄河市依照以上做法治理高标准农田并取得了显著效益。首先,降低了农田灌溉成本。建成后的项目区水利用系数可达90%以上,平均每亩节水
庄河市水田种植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在水田高标准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思路,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逐步推进,有些方面尚待我们研究探讨:1、创新实施主体。现在的土地经营大多数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应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合作社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承包、反租、倒包、合作入股及托管等方式,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土地流转,这样既能解决调地难的问题,又可实现规模开发。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目前,项目建设还只维持在“建设一片,成效一片”的阶段,缺少整个水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长期规划。鉴于此,在总结前两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2012年庄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选择在青堆镇范家水稻高标准示范区实施,并制定了三年期规划,以“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为建设目标,按照“先主路渠、后分路渠,水利措施穿插其中”的基本思路,分期投入、分步实施,克服以往短期投入,治理不够全面的弊端,逐步打造高标准农田。3、整合资金,多元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部门多,综合性强,仅靠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还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为引导,以水利、农业、土地等相关涉农部门资金为辅助,以社会资金为补充,整合多方资金,形成巨大合力,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4、调整结构,改良品种。应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特点,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多元投入、立体开发,将原有低产值的土地转变为高附加值的土地,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项目区建设成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示范和推广基地,促进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同时,可适当进行良种推广,推广一些优质、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庄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适合水稻产区的高标准治理并在项目区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其探索出了一条水稻产区高标准农田治理的思路和模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全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基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2年0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