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财政部

财政部安徽监管局:“五结合”推动部门预算监管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财政部安徽监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财政工作和监管局工作会议要求,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切实增强服务理念,以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为抓手,筑牢部门预算监管主阵地,不断充实工作内涵,积极拓展监管功能,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推动预算监管服务工作提质增效。

  一、突出政治引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部门预算监管工作始终,不折不扣维护好、落实好、执行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一是紧密联系实际,实现学用融合。紧密结合预算监管工作,将财经知识、政策形势、业务技能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深度融合,坚持学习内容有关联、主题选择有意义、交流研讨有成果。二是创建“党建和业务学习专题融合”的品牌。不断丰富和完善部门预算闭环监管机制,并在推动中央单位带头“过紧日子”、服务科技创新两个方面持续发力,建立长效机制,服务改革发展,为预算监管增添新动能。三是推动内建外联,实现资源融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属地中央预算单位开展联学联建,通过开展多样活动共同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增进部门预算监管共识,促进预算管理政策有效落实。

  二、切实改进作风,优化服务与协同管理相结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实现监管局与预算单位同向发力,推动部门预算改革。一是主动沟通交流。与二级预算单位搭建协同监管平台,向预算单位定期反馈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落实整改的意见和要求。二是与人民银行建立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共管机制。共同督促预算单位、经办银行进一步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工作,全面掌握账户资金收支余情况,实现账户管理工作由管账户向管资金、管收支转变。三是重塑审核工作环节,实现高效便民服务。如直接支付审核,在申报单位报送规定纸质材料前,事先沟通、要件提醒和时间约定,使申报单位“只跑一次路、审核一日毕、手续一回清”。

  三、创新监管方式,数据挖掘与链式监管相结合

  围绕预算、资产、绩效三条主线,通过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积极搭建链式大数据监管框架。一是继续丰富完善预决算数据库。继续收集各预算单位年度决算数据、二下预算批复数据,并与预算执行监控系统对接,探索设立预警指标。二是结合银行账户年检,建立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动态管理台账。收集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年度收入、支出、结余等数据,结合国库支付监控系统动态掌握账户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进一步贯通预算执行监管链条。三是全面收集预算单位资产数据。分析预算单位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的全链条管理现状,完善资产监管链条,同时积极为破解预算分配与资产配置结合难题出招,为实现中央驻地预算单位闲置资产跨系统跨区域跨层级盘活探路。

  四、善抓重点环节,发现问题和规范整改相结合

  丰富工作内涵,积极发挥监管的“显微镜”和“反光镜”作用,不断促进预算单位规范管理。一是抓重点环节发挥“探头”作用。以预算执行监控作为部门预算监管链条的重点环节,紧密围绕“过紧日子”,对违反“八项规定”和财经纪律、违规列支“三公经费”等问题进行重点监督。二是抓整改落实强化“哨兵”作用。既关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注重问题的化解与问责,对于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管理建议后积极跟进落实,确保预算监管严肃性。三是抓重点领域发挥“参谋”作用。对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预算绩效管理、地方性财政资金管理使用等深层次的预算管理体制问题,在监管中持续关注,择机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并积极向财政部相关司局建言献策,促进预算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五、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相结合

  进一步细化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控在风险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实行循环式A/B岗设置。实现业务定期交叉,在促进部门预算监管业务相互贯通的同时有效规避监管人员与监管对象长期固定的岗位风险。二是严格落实多级复核制。逐级落实初审、复核、审核岗责任。如对预算执行监控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报送—核实—再报送”三个环节反复确认核实后再行上报。三是建立健全监控机制。及时制定《驻皖中央预算单位实有资金动态监控操作规程》,确定监控职能事项,明确业务处和监控岗的监控职责,梳理监控重大风险点,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夯实监控制度基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