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北京财政新闻联播

北京市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 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努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北京冬奥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北京市财政局将按照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财政综合经济部门的职能定位,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要求,认真谋划2022年工作,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市财政局将着力把握好四个原则,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角、更长远的思维去统筹谋划,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注重以“政”领“财”。首都无小事,事事连政治。首都的财政干部必须按照从政治上看北京、从政治上看财政的要求,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把准财政工作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财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系统谋划预算安排和财政政策供给,自觉地服务保障以建设“四个中心”为根本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保障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保障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两区”“三平台”、城市更新为引擎的首都高质量发展战略,从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抓好各项财政工作落实。二是始终牢记财政作为综合经济部门的职能定位。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体现党和政府的施政方针和理念,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近年来面对财政收入持续下行的压力和挑战,北京市探索开展了很多创新工作,突破了以往财政工作的传统范畴,拓展了财政工作新的视角和维度,更好地发挥财政部门在宏观管理、总量调控、综合性平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财政工作与宏观经济更有机地衔接、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手段的协同配合,为领导决策、完善制度、配置资源提供有力支撑。三是牢固树立中长期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财政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中长期的平衡思维和整体算账。必须不断强化这种思维,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做好应对。例如,对养老、工伤、失业、医保等险种的中长期平衡进行分析预判,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短收、穿底等风险,提早研究应对预案。对于一些中长期协议,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协议、轨道交通ABO协议、PPP项目等,要加强绩效管理、成本管控,研判财政与协议相关方的权责利关系是否对等,及时做好分析测算、政策调整。再例如,有的专项债券项目期限长达30年,应加强穿透式监测、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关注融资收益平衡情况,确保偿债来源稳定。对这些中长期规划、战略、政策和项目,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测算和评估,做好资金的中长期统筹平衡,确保财力兜得住、可持续。四是坚持节用裕民,将过“紧日子”思想贯穿财政管理始终。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是我们党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当前形势下应对财政收支矛盾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坚持将过“紧日子”、强化成本绩效管理作为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手段,推动绩效和节约意识渗透到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进一步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支出定额动态管理,对于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在制定活动方案时同步编报预算方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配置效益。

  2022年,北京市财政局将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发挥财政在全市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主要抓好六方面重点工作。

  一、努力挖潜增收,保质保量完成全年收入任务

  一是培育具有首都特征的财源体系。加强中长期财政规划研究,统筹政策资金培育优质财源,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充分利用“两区”“三平台”建设契机,健全财政支持政策和财源发现机制,完善政府与市场功能互补的担保政策体系,提高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培育潜在中小微企业和重点财源企业,推动二产提质、三产增效。引进一批国际功能性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和高端制造业企业落地,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央企及其子公司、分公司持续在京发展。巩固扩大金融业发展优势,积极服务北京证券交易所发展,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二是加强收入调度管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财税政策变化等因素,深入开展财政经济形势和重大财经专题研究,强化对财政收入走势的前瞻性研判,动态关注、及时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税收情况,把握好月度间、季度间收入的均衡性,保证收入运行平稳。强化组收主体责任,督促各区加强收入统筹管理和定期调度,及时梳理区域财源情况、掌握年度可实现收入情况,确保完成年度地方级收入目标。

  二、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有力保障全市大事、要事

  一是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加强四本预算间、年度间、市区间资金的综合调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资产,用好、用活政府投资基金、债券资金等,积极配合中央构建功能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开展财税政策前瞻性研究,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构建符合首都特征的财税政策体系。二是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坚持厉行节约,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长期基本方针,从严从紧安排部门常规履职支出。在编制预算时更加体现零基预算的理念要求,切实打破“基数+增长”的传统投入机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和调整标准,研究阶段性资金和政策逐步退出机制,把节约的资金用于新政策和项目上。强化支出刚性约束,持续调整完善支出政策,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尽早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效果,提升预算支出效率。三是聚焦支持首都重大战略任务。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落实“五子”各项工作任务。精益求精,做好党的二十大、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精准发力,支持推动中轴线申遗、城市有机更新等全市重点工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紧紧围绕“七有五性”,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完善符合首都标准、首善要求的多层次民生政策保障体系,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更加精准提供公共服务。

  三、推进成本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常态化,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一是拓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将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向市级各部门和区街乡镇基层纵深拓展,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分行业、分领域支出标准体系。对行政运行、农林水、教育、文化、经济建设等领域加强成本管控,制定、细化和完善行业定额标准体系的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支出降本增效。二是进一步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申报、预算评审、预算审核、预算批复、预算执行等预算管理全过程,不断完善事前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考核等各环节工作,促进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有机融合。三是加大政策绩效评价力度。充分发挥部门对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绩效管理工作重心逐步从项目评价转向对重大政策的评价,重点对市委市政府关注的产业资金、社保基金、转移支付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政策进行绩效评价,及时优化完善相关政策。四是完善区级预算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持续开展16区财政运行专项监测和综合绩效评价,纳入市政府常务会通报机制。将成本、质量和效益指标的实现程度作为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现评价结果与政策调整和预算安排“双挂钩”。建立绩效审计联动机制,加强审计结果和绩效结果共享共用。

  四、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一是推动减税降费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密切关注新一轮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出台的减税降费措施,不折不扣做好政策落实。按照中央部署要求,配合开展增值税、消费税等立法调研工作,为健全地方税体系打好基础。会同税务等部门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辅导、推广实施,不断提升我市“两区”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区域竞争力。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充分开展可行性、必要性论证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税收优惠政策顶层设计和储备机制。二是稳妥推进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研究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科技、公共文化等分领域改革方案,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体系。加强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实行动态调整,提升各区落实功能定位、保障全市中心工作的能力。三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结合预算管理一体化要求,研究出台新的基本支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制度办法。建立各部门项目库常态化储备机制,将单位自有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试点,逐步实现市区一本台账、一体监控。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将项目支出公开范围从财政资金扩展到包含单位自有财力的所有资金,推进预决算公开全覆盖。

  五、向管理要效益,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各环节的统筹衔接。深入研究采购、评审、绩效、资产等在预算全流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与预算编制、执行的统筹衔接和系统集成,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通过意向公开、预留份额、绩效考核、乡村民宿扩围等措施,支持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发展、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采购及绿色采购。拓展“互联网+政府采购”广度和深度,在区级层面全面部署应用电子卖场、电子招投标系统。对标对表5.0版改革要求,简化供应商资格审查,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和联合采购机制,不断提升采购工作效率。三是扎实推进会计改革与发展。持续抓好新发布会计制度的宣传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考核评价。完善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体系,推进正高级会计职称评审社会化。全面推行会计领域证照电子化,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诚信执业质量。四是加强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结束后的资产处置,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积极推进公物仓建设,扩大市级公物仓试点范围,对于新增资产配置需求,优先调剂使用符合条件的公物仓资产。五是推进电子票据管理改革。扩大医疗票据应用范围,实现72家市级医院、两个区基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覆盖。完成区块链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区块链技术全面应用。

  六、积极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一是强化专项债券项目全链条管理。做好项目储备、债券发行工作,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成熟一批、发行一批、储备一批,切实发挥好专项债券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强化日常监督,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及时掌握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日常监测和统计分析,定期评估债务风险,做到风险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提前制定预案,有序做好还债资金安排,有效应对未来偿债高峰压力,以及因化解隐债带来的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压力。稳妥推进隐债化解,依法从严遏制新增隐债,严防超过自身偿债能力的举债行为,力争将全市债务风险控制在绿色区间,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坚决防止和杜绝采取“空转”方式虚增财政收入等行为,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违反财经纪律和扰乱财经秩序、会计信息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等问题的监督检查,严防金融等相关领域的风险向财政转移。

  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财政改革与发展任务将更加艰巨,财政工作将面临更大挑战。新的一年,北京市财政局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首都改革发展大局出发,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提升工作站位,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砥砺深耕、勇毅前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