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北京财政新闻联播

政府真正过“紧日子” 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7月29日上午,市财政局局长吴素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作了《关于北京市2019年市级决算草案的报告》和《关于北京市2020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2019年“四本预算”总体执行平稳,切实发挥了财政政策资金引导调控、支撑保障作用。北京市财政管理工作连续四年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2019年,在经济下行和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全市财政收支面临严峻形势,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30.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8%;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70.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强化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统筹,积极应对收支平衡压力,推动年度预算平稳运行。支出管理、盘活存量资金等财政管理工作,连续四年在国务院对地方政府“真抓实干”考核中获得通报表彰;绩效管理工作连续8年被财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省市。

  坚决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并在地方权限范围内,顶格减征小规模纳税人房产税、资源税等“六税两费”;清理下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继续保持本市自行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清零状态。2019年,北京市共为社会企业和个人减轻各类税费负担1859亿元,其中地方级减税降费1009亿元。

  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对各部门的委托业务费、会议、培训等非刚性、非重点的日常开支经费进行压减,压减比例达到10.5%,超过中央要求0.5个百分点。各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8亿元,比年初预算下降39.5%。深入推进全成本绩效管理,地面公交运营补贴、农村污水处理等27个项目压降支出成本8.6%,调整完善支出标准86项;加强管廊成本控制;实施公用事业领域三年成本控制行动计划,通过成本控制,累计节约资金150.7亿元,全部调整用于全市中心工作、重点任务。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经济建设。积极向中央争取1107亿元新增政府债券作为年度预算资金的有力补充,确保疏解非首都功能、新机场、副中心建设、“三城一区”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强化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统筹用好27支市级政府投资基金,聚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高精尖产业发展等领域。加快PPP项目落地,2019年,我市纳入财政部PPP项目管理库的项目数量较上年增长8%,项目落地率为91.2%,远高于全国同期项目落地水平(67.1%)。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持续扩大绿色采购范围,优化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市场环境,2019年我市政府采购合同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占比76.9%。设立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融资担保基金,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集中财力,聚焦保障全市性中心工作。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园会、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全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点战略实施,加快“三城一区”和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政策落地。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加快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建设。助力实施“首都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行动计划”等优秀人才战略,提高科研人员奖励标准。促进文化中心发展,支持中轴线申遗及“一城三带”保护传承发展,推动文物修缮、保护、展示和利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健身。

  发挥财政兜底保障作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占比保持八成以上。继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增幼儿园138所,新增学位约3万个,推动99个“高精尖”学科建设及“一流专业”建设,支持建设我市中等职业院校重点实训基地。不断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北京朝阳医院东院、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等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困难群体保障,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和优抚对象等人群的补助标准,推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着力稳定就业,设立就业补助资金,提高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和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额扣减额度。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基本完成核心区1892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落实农村改厕、危房改造等重点任务,新增城市绿地271.5公顷。

  强化预算执行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范围覆盖200多家市级一级预算部门1164家基层预算单位,纵向涵盖16个区级财政部门2572个预算单位;监控资金规模较上年增长7.7%,预警资金大幅下降21.9%。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事前绩效评估项目数量比上年增加245%,资金核减率达18.5%;绩效评价范围扩大至部门整体支出、市对区专项转移支付等9大类36个项目;绩效目标编制覆盖所有部门的事业发展类项目,以及200万元(含)以上的机构运行保障类项目;绩效结果全部应用于2020年预算安排。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建立债务风险动态监测机制,制定未来十年政府债券还本付息计划,加强政府债务项目全过程管理,健全债券资金项目联审机制。

  加强区域财税利益协调,增强各区可统筹财力。完善企业跨区迁移财力补偿和平衡机制。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财力共享机制。研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营期红线内财政收入分享机制。实施以个税调整为核心的市区收入划分改革,扩大市区共享税范围。进一步提高市对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2019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82.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增强各区可统筹财力,引导各区统筹保障好全市性重点项目。将更多新增债券资金向区级倾斜,区级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安排987亿元,占比全市的89.2%,支持各区重大项目建设。

  二、2020年上半年,财政收支体现了积极应对疫情的运行特点,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统筹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

  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政策翘尾、疫情冲击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财政面临空前的减收增支压力。在加大统筹调控工作力度的基础上,上半年政府四本预算收支体现了积极应对疫情的运行特点。

  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幅逐步收窄,支出优先保障卫生健康等疫情防控需求。上半年,受突发疫情等多重减收因素影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23.6亿元,下降11%,主要是上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及突发疫情影响财政收入。从收入走势看,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前4个月持续低位下行,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经济逐步恢复,5月份后收入降幅连续两月呈逐步企稳态势。从税收收入看,全市税收收入降幅持续收窄,三大主体税种普遍向好,其中个税实现两位数增长(10%)。从重点行业看,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作为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撑行业一直保持正增长,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制造业、批零业、商务服务业财政收入仍呈负增长,但降幅有所收窄。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完成3692.7亿元,完成预算的52.5%,超时间进度2.5个百分点,主要是优先保障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

  二是政府性基金收支明显加快,加大对重点投资项目的保障力度。上半年,为推动重点项目实施,加快土地上市节奏,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73.9亿元,完成预算的69.5%,超时间进度19.5个百分点。支出1736.5亿元,完成预算的 65.2%,超时间进度15.2个百分点,统筹政府基金收入及今年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三城一区”、副中心建设、交通设施等重点项目实施。

  三是国有企业利润延后收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大幅下降。受疫情影响,2019年度企业财务决算延后,国企利润尚未入库,上半年国资预算收入实现8.2亿元,仅完成预算的11.1%。按照“以收定支”原则相应放缓支出节奏,国资预算支出15.7亿元,完成预算的26.5%。

  四是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社保基金预算减收增支。上半年,社保基金预算收入1792.3亿元,下降21.2%,主要是为应对疫情影响,降低企业成本,从2月起实施多项社保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619.6亿元,拉低收入27.3个百分点。支出1905.5亿元,增长31.3%,主要是通过失业保险金安排援企稳岗补贴等。

  上半年,市财政部门积极做好政策研究和资金保障工作,坚持有保有压,努力做好四个“对冲”应对凸显的收支平衡压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用好政府债券,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在疫情减收的情况下,上半年成功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123.5亿元,重点投向生态环境保护、交通、农林水利、产业园区等领域,以及副中心、科学城、新机场等重大战略项目,有效发挥债券资金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助力经济复苏。

  二是完善帮扶政策,对冲企业经营困难。综合运用减税降费、财政补贴、政府采购、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组合拳”,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帮扶重点人群和稳定城市运行等不同角度,发挥好财政政策、资金“稳增长、促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进一步压减各部门非刚性、非急需支出,按照3%的比例压减各部门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同期大幅降低,按10%的幅度压减部门非重点项目支出, 统筹80亿元用于保障全市性重点项目。优先保障防控疫情支出。设立疫情防控资金池,开通疫情防控资金拨付“绿色通道”,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确保不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和疫情防控。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全面绩效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改革向重点领域拓展,加大事前绩效评估以及预算单位自评工作力度,有效节约财政资金。

  四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阶段性提高各区库款调度保障额度,对于库款保障水平偏低的区,及时调度资金予以保障。市对区转移支付下达率超上年同期7个百分点,加大政府债券向各区倾斜力度,支持各区及时保障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第一时间将抗疫特别国债和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全部下达各区,并向投资建设任务重和受疫情影响大的区倾斜,支持各区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三、下半年,财政部门将做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长期准备,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经济形势还不明朗,财政收支“紧平衡”状况更加凸显,财政资金效益还有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形势研判,做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推动经济发展的长期准备。

  下半年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财源建设和收入管理工作,提升服务企业精准度,稳定存量税源。围绕“五新”建设,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和高精尖产业培育,拓展增量税源。加强对下半年收入运行态势的分析研判,提前研究制定收支预算平衡预案。二是持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及非刚性、非急需项目支出,严控新的增支政策,加强预算资金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债券资金的统筹调度。三是强化转移支付制度对各区稳增长促发展的引导作用,分领域推进市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试点,实施转移支付分类改革,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增强各区可统筹财力,支持各区做好稳增长、促发展、保民生等工作。四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做实做细政府债券储备、发行、使用三级项目库,实现项目储备、使用、管理的一体化衔接,加强对政府债务中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研判,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做好风险防范和处置。五是持续深化全面绩效管理,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向行政运行、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拓展,完善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加强支出政策的绩效评估,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绩效指标体系建设,规范绩效目标管理,促进财政资金聚力提效。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