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安徽省阜阳市财政局:强化建后管养
切实发挥民生工程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巩固民生工程成果,阜阳市多举措强化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工作,完善制度、创新机制,确保建成项目专人管护、高效运转,长久发挥社会效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一、明确产权落实管养主体责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明确工程类项目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是项目管养领导主体,负责将管养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点、具体责任人,实行管养责任制;工程量项目所在的乡镇(街道)为落实后续管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县级主管部门是日常监管与技术指导的责任主体,分别负担起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应承担的责任。

  二、出台方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市级层面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建后管养工作的实施意见》《阜阳市民生办关于建立民生工程建后管养机制的通知》《工程类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实施意见》和《阜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阜阳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各县市区分别制定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实施细则》《校舍维修管理办法》《农村改厕后续管护长效运行机制工作办法》及《民生工程建设和长效管理办法》等,从工作职责、人员管理、设备管护、信息公开、监督检查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护机制。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实施的工程类项目均出台了建后管养办法,内容详实、措施具体。

  三、整合资源抓好管养队伍建设。为加强建后管养综合调度,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和工程出现故障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在市民生办、市直有关主管部门指导下,各县市区分别成立民生工程建后管养综合服务队(中心),服务队由区民生办统一调度,整合县级水利维修队、垃圾清运机构和交通局工程队等管护资源,设立管养热线电话,建立立报立查和快速服务机制。建后管养综合服务队建立工程项目管护台账,实行“管护统一调度,资金统一管理,人员统一培训,资料统一规范”,有效解决了管护职责不清、目标不明、设备闲置和毁坏无人维修的现实问题,确保建后管养工作有机构办事、有经费保障、有人员管理,真正让已建成的项目启动起来,运行起来。

  四、探索多元投入筹措管护资金。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主、市场调节”的原则,积极探索管养资金财政、集体、群众、社会多元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进一步增加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解决项目管养基本支出和设备维护运行费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民生工程管护基金,统筹用于民生工程建后管养,以解决县乡财政投入不足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问题。

  五、加大督导力度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建后管养绩效考评机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加大建后管养工作督查督导力度。将项目进展督查与建后管养督查相结合,定期对工程项目运行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督查考核主要通过电话回访、查看日常维护记录及检修报告、抽查管护人员出勤和职责落实情况等方式开展。对项目管养进行单独考核,量化打分,并对工程管护资金使用、设备管养与更新、产权确定与移交等事项进行督办,督查考核成绩计入当年单位民生工程年终考核实绩。同时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开展民生工程视察工作时,对建后管养工作开展督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年度民生工程目标考核重要依据。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