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财政局:“营养午餐”让学生吃出幸福感
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民生工程实施以来,全市食堂供餐质量逐步提升,学生吃出幸福感,身体素质显著增强,各县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多方筹资,协同发力。立足实际,砀山县教育局根据各校实际确定供餐模式,制定食堂建设改造方案,在政府投入资金2486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136所的同时,积极开拓思路,筹集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等多方资金建设标准食堂、“爱心厨房”、“希望厨房”等66所,2021年秋季后将实现食堂供餐100%全覆盖。
二是多措并举,加强监管。萧县实施“2+3”和“4+5”监管,确保食品、资金安全。全县聘请95名富余教职工担任专职巡查员,每天深入包保学校对重点环节进行巡查,并将巡查照片、日志上传县营养办,确保供餐环节不遗漏,供餐食堂全覆盖;供餐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微信群,群内公示每天供餐情况,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到学校陪餐,听取意见,改进不足,有效提高供餐质量。建立日巡查、周例会和双月考核3项制度。巡查员严格按日巡查制度对饭菜加工过程进行食品安全监督;乡镇中心学校每周召开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周例会,总结反馈,整改提升;县教体局对乡镇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开展双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该乡镇年度综合考评。
三是创建平台、创新管理。灵璧县创新“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六个统一”管理机制,用心供好每一餐。“一个平台”是县政府依托县公共资源交易网,设立“灵璧县营养改善计划互联网采购交易平台”,实行阳光操作,确保公开公正;“两个中心”是全县营养餐加工配送服务分成东西两路,每路各设一个劳务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负责对政府招标采购的食材进行验收、加工,并分送到各校,再由学校食堂烹饪,然后分餐;“六个统一”是建立统一组织管理、统一采购供应、统一食堂托管服务、统一加工配送、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信息检测评估的供餐管理制度,确保“每一餐营养均衡,每一餐保证安全”。
四是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泗县利用中学富余的师资和校舍,将丁湖中心校等8个乡镇中心学校的1500多名六年级学生安排到本镇中学内就读、就餐;大杨中心校900多名学生全部到杨集中学食堂就餐,既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又节约了教育成本。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