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财政局:精准施策 扎实做好2020年财政工作
2020年,黄山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提供坚实财政保障,有力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9亿元,增长3.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06.3亿元,增长4.8%。
一、应对疫情洪灾,护航经济社会复苏。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在大战大考中积极担当,贡献财政力量。全力统筹落实防控经费,安排调度拨付资金、出台政策,建立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和采购“绿色通道”机制,累计投入各级各类疫情防控资金3.5亿元,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进一步强化防汛救灾资金保障,全市争取各级各类救灾资金3亿元和灾后恢复重建财力补助资金2.2亿元,支持应急救灾和灾后安置、恢复重建等工作。全市争取特殊转移支付9.1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资金7.1亿元,两项资金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基层“三保”、灾后恢复等系列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关键领域支出,积极助推经济社会复苏。
二、落实财税政策,服务发展出招见效。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税费优惠政策,全市全年新增减税7亿元、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4.8亿元。落实市政府惠企惠旅“双十条”、灾后恢复重建“双五条”政策,拨付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2亿元。争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优惠再贷款资金及贴息,全市23家企业获得再贷款2.8亿元、中央财政贴息331万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综合担保费率降至1%以内。强化续贷过桥资金运作,全市当年累计周转金额40亿元,扶持企业691户。统筹资金1260万元,兑现黄山市上市企业扶持奖补政策。全市成功发行新增债券41.5亿元,有力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强度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三、严格预算执行,稳步财政运行预期。加强收入预期管理,科学分析研判收入形势,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做到应减尽减、依法征收,努力把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出台过“紧日子”、重点保障防疫支出等系列政策,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支出,2020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6.7%。把“三保”支出作为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的重点,全力保障,不留缺口。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市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24亿元。严格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制度,完善综合治税共享机制。
四、守住“六保”底线,持续保障改善民生。坚持新增财力优先保障民生事业,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0%以上。稳步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坚守底线、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引导预期,精准实施33项民生工程。进一步健全民生工程建后管养长效机制,全市财政累计投入管养资金1.7亿元,保障建成项目正常运行。
五、财政精准发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落实财政扶贫资金增长机制,全面实现贫困村稳定出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支持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持续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全市投资2081.5万元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5个,带动45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32.3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515人增收166.3万元。有力保障污染防治资金。全市累计投入各类环保项目资金3.2亿元,重点推进大气精细化管理、工业VOCs治理、土壤污染修复等项目。加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认缴城市,推动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坚持绿色发展。
六、聚焦“三农”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全市农林水支出25.5亿元,增长26.3%。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700万元。落实各级财政资金2.2亿元,用于禁捕退捕攻坚。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投入农村公益事业项目资金4741万元,建设完工项目400个,近55万人受益。统筹安排市级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75个重点村集体经济发展。严格落实惠农政策。全市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补贴资金9.2亿元。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全年投保保费3870万元,其中财政补贴3264万元,累计为45万农户提供60亿元风险保障。特色险扩面明显,全市茶叶保险承保30.5万亩。。
七、三轮试点收官,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开展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以来,累计实施项目293个、完成投入182.9亿元。农药集中配送、农村垃圾PPP、农村污水处理PPP、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等一批重点生态保护项目相继建成运行,流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全流域生态管理机制。研究推进排污权管理机制,完成确权2938家,全省首单水排污权交易成功。打造“智慧新安江”,累计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42个(其中第三轮建成36个)。全市“生态美超市”增至264家,实现流域乡镇全覆盖。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21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