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用好“财政杠杆”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安徽省滁州市运用财政资金通过担保增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不断做大做强国有融资担保机构,支持金融创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市财政连续10年对市担保进行注资,2019年注资4000万元,资本金达8.6亿元。截至7月底,全市新型政银担期末在保6156户,在保金额80.3亿元;续贷过桥发放612户,周转贷款金额32.1亿元,周转10.8次。市担保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十佳担保机构。
一、强力撬动支持科技。大力推广全省首创的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滁科贷”,设立15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补偿基金,提供不低于10倍的授信额度。截至目前,已对15家企业放款9100万元。全市担保公司均设立科技担保业务部,已累计为67户企业开展科技担保业务4.16亿元,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
二、积极创新助力农业。成立市担保公司农担分公司,创新推出“3322”比例分担新机制,即市担保公司、省担保集团、合作银行、市财政按照3:3:2:2的比例承担风险责任。截至目前,受益涉农企业61家,提供授信金额1.4亿元。农业融资担保滁州模式荣获全国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优秀业务产品(模式)“三农”类优秀产品奖。
三、兑现奖补增企信心。推动民营企业上市挂牌,对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市财政给予1000万元的奖补。截至7月底,全市报证监会在审企业4家,辅导备案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1家,省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达187家,直接融资42.2亿元。市财政已兑现上市奖励资金30万元,获得省财政奖励资金770万元。有效提升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四、财政贴息稳定就业。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额度。对符合条件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创业农民工等创业者,最高贷款贴息额度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促进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提供创业贷款1.09亿元,财政贴息1342万元,扶持创业890人,带动就业2650人,全市创业就业工作连续四年考核位居全省第一位。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