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黄山市黄山区积极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性
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近年来,黄山市黄山区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新业态工程”、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工程”,连续四年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区县”“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入全国第二批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年底,黄山区将完成2017年度6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11个省级中心村、6个市区自主建设中心村整治建设和82个自然村的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整县(区)推进试点工作,在全市率先完成80%的布点中心村建设,90%以上自然村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力争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级验收和“美丽乡村建设整县(区)推进”省级验收。

  坚持理念引领,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环境和农民落后的生活方式”的目标,坚持打造“农村的风貌,城市的功能,地域的文化”的理念,按照“彻底治脏、全面治乱、重点治差”的要求,围绕“四个坚持”,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全域旅游发展条件。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各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发展现状,依据地理位置、人口规模、产业发展等情况,编制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坚持做“减法”。叫停盖新房、砌围墙、建广场亭廊的“老套路”,扭转“重建设、轻整治”的惯性思维,持续加大拆违控违力度,集中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坚持见缝插绿。通过买花种分发给农户、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等方式,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种瓜种豆,因地制宜建设“五林四园”,保住“乡土味”,彰显田园风貌。坚持净化村庄环境。积极主动与“三线”主管部门对接,全面实施电力、电话、电视“三线”整治工程,排出时间表、排出整治方案。今年以来,新增菜园、花园、茶园、竹园、果园680多个,新增绿化面积28400多平米;共拆除各类乱搭乱建528处近20000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689处,清理乱摆乱占413处,整治乱拉乱挂534处;开展巡查400余次,查出各类违章建筑310余处1260多平米;共实行弱电“三线”下地5400余米,规整各类杆线20000多米,拆除各类线杆341根,极大地改善了建成区和中心村的空间通透性。

  挖掘文旅资源,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充分挖掘发挥利用美丽乡村资源优势和建设成果,统筹结合“旅游+”,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市级及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乡)培育。推进“民宿+之旅”开发,先后建成新明古诗里、汤口云门山居、焦村栖溪农庄等“民宿之旅”基地。策划旅游专线,先后推出赏花踏青、果蔬采摘、古道徒步、摄影采风等美丽乡村专线旅游产品。推介农事节庆活动,先后举办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大赛、油菜花观赏节、新华竹笋节、新丰桑葚采摘、太平猴魁开园仪式、仙源西瓜节、甘棠梨园采摘、焦村镇龙虾美食节、汤口情人节、永丰黄花菜、耿城百岁宴等农事节庆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发展的内涵,也极大地增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信心。目前,2017年度11个省级中心村已通过申报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

  以“三大革命”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目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率先在美丽乡村建成区和中心村,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改厕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推广“一户一桶”,引导农户将旧油漆桶废物利用为垃圾桶,养成垃圾进桶、不乱扔乱倒垃圾的习惯,建立并完善“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持续进行村民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从源头上降低保洁成本、提高保洁效果。今年,共新增户用小垃圾桶982个、公共垃圾桶784余个;清运垃圾近2万吨,新增保洁员25人;完成卫生改厕2698座,美丽乡村建设点卫生改厕率达83%(含2018年度中心村建设任务,其中2017年度建成区、中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93%和97%);新建污水处理终端3个,铺设污水管网9286米,美丽乡村建设点污水处理率均达90%以上。

  突出精神文明,推进“物的美”向“人的美”转变。紧抓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大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大力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修定《村规民约》,把包括美丽乡村建设管护在内的内容增补进去,用村民自治的方式共同建设管护自己的村庄。积极开展“关爱三留守”、道德评议、身边好人评选、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让农村文明起来。通过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家庭的评比活动,弘扬正能量,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今年以来共开展各乡村文艺演出、文化进村34场次,评比各类文明家庭69户、美丽庭院54户,评选身边各类好人43人。

  探索机制创新,强化美丽乡村建设保障。自觉担当起美丽乡村的政治责任,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有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创新帮扶共建机制。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省级中心村任第一书记和美丽乡村项目专员。通过招商引资、土地入股等方式,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和本地能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融资试点。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明确涉农部门将不少于当年资金总数的25%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行严格的项目化管理,确定项目排定“三个符合”原则(符合建设规划、符合红线范围、符合建设内容),重点支持环境整治类项目。按照“群众提议、集体研究、乡镇初审、现场踏勘、联合审批”流程审定实施项目,面向社会公开项目选址、建设标准、资金来源和招投标等情况。全过程把好项目预审、变更、验收、监督评价“四关”,确保项目资金投向精准、使用合规、效益最佳。创新长效管护机制。在原有长效运行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试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示范点实施方案》,并专门设立了运行维护专项资金,2016、2017年分别投入850、850万元,2018年投入875万元(其中,中央试点资金130万元),用于全区79个村居的环卫保洁、基础设施维护、绿化亮化管护、安全饮用水管护、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项目运行维护。创新督查推进机制。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并先后建立项目月报、进度通报、考核考评等系列制度,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强化氛围营造,及时总结推广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做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营造全区关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