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巧借财政“小资金”搭建大江北协同发展“大舞台”
保障园区平台建设。加大对苏滁园、滁州原创科技城、滁州高教科创城等财政扶持保障力度,明确市财政自2012年起至2021年不参与分享苏滁园区财政收入,暂不核定园区财政收支基数,增强园区内生动力;规定滁州原创科技城、滁州高教科创城土地出让金在扣除上级基金及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后,全部用于支持该区域范围内项目建设,市财政不参与分享税收收入,加速提升对接大江北发展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紧跟南京江北新区产业发展,着力优化财政投入方式,认真落实“1+4+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今年以来,安排工业强市、特色小镇建设、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4亿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和错位发展。引导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新能源企业基金、中小企业基金等市本级基金8只,总规模达90亿元,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打造区域产业集群中把握产业发展新动能,有效承接南京江北新区辐射。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49亿元,专门保障教育、医疗卫生、城乡社区、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对南京学校、医院来滁合作办学、联合办医给予更多的财税优惠措施。健全完善与南京江北新区城际快速公交系统,开通108路、111路公交车,将公交服务延伸至南京家门口;每年安排南京开往滁宁换乘中心的611路、603路公交车财政补贴100万元,实现滁宁公交无缝对接,全方位融入南京都市圈。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