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EN

热门检索:财政收支积极财政政策减税降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报道>全国财政新闻联播>安徽财政新闻联播

安徽省合肥市扎实推进国库管理改革工作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以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为目标,不断提升理念,完善机制,发挥国库功能,健全国库体系,有力推动财政改革管理工作创新和发展。

  一、突出重点,构建财政资金安全规范运行机制。一是强化内部控制建设。贯彻落实合肥市财政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要求,在全面梳理财政国库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找准存在的业务风险和廉政风险,厘清责任边界,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要求,综合运用各类有效的内控措施,强化对核心业务的管控和核心全力的制约;落实责任主体,将财政资金安全问题贯穿财政管理各个环节,建立严格规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财政资金安全责任机制,将责任追究制融入财政资金安全管理中。二是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设。将各类财政专户全部归口管理,实行财政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核算,重视财政专户清理整顿工作。截至2018年7月底,全市存量财政专户较2014年底减少69个,下降率30.8%;加强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通过“制度关”“审批关”“监控关”,健全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严格按照政府性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财政资金存放与商业银行贡献挂钩的激励机制,确保资金存放的安全及高效。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收付管理体系建设。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定,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收付流程,加强财政资金支付监管,实现对用款计划申报、资金支付方式、收款账户核查、现金管理、定点采购、项目支出、“三公”经费、对个人支出、公务卡强制结算、经济科目符合性等方面的全面监控。建立动态监控采集、维护保障机制及月度分析通报等措施,及时反馈预算单位在支付申请中存在的问题和支付退回情况,有效提升预算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二、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新业务。一是深入推进部门决算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推进预决算公开的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年度决算公开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各项牵头工作,不断强化公开意识、深化公开内容,规范公开方式,通过公开时间逐步集中、公开平台逐步统一、公开格式逐步优化,公开内容不断细化,公开维度不断增加等做法,加强决算数据的对比分析,整理归纳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政府采购支出及支持中小企业政策落实、国有资产占用、项目绩效评价等多维度反映报表内容,让社会民众“看得到”“看得懂”“看得清”“能监督”,公开成效不断显现。二是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在全省率先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首次摸索用财务软件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通过县级试点,为政府财务报告在全省顺利推广总结了经验。在编制过程中,及时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研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模版,自动生成折旧信息,通过设置数据接口,将部门决算相关数据导入财报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搭建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财务共享”方式实现对市直单位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通过建立与预算执行系统的数据接口,自动调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数据生成财务记账凭证,2017年由系统自动生成凭证量占市直单位账务处理工作量的80%,同时通过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等部门对各级预算单位财务数据的查询共享,建立了预算单位财务状况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

  三、强化措施,健全决算编制及分析应用制度。一是以“制度化”管理理念,筑牢决算管理基础。为规范决算工作程序和行为,理顺各主体职责,制定出台《合肥市财政总决算考核暂行办法》《合肥市县(市)区部门决算工作考核办法》《市本级部门决算管理暂行办法》和《市本级部门决算工作规程》等规定,以制度推进部门决算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二是以“常态化”管理理念,提升决算数据信息质量。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的相关指标要素,与部门和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有机结合,将部门决算的标准和全局性的观念渗透到每一笔支付中,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强调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通过预算执行规范化,保障预决算编制质量。三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理念,搭建决算工作新载体新平台。对单机版决算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在全省率先推进市级部门决算的网络化管理,同时通过接口建设,实现财务集中管理平台与部门决算网络管理平台无缝衔接,自动生成37张部门决算报表中的20多张基础数据表,在全省率先实现“由账到表”的“一键生成”。四是以“数据智囊”理念,强化决算“大数据”的分析利用。在总结和分析合肥市2012—2016年部门决算编报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决算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新形势下部门决算工作要求,撰写了《新形势下做好部门决算工作的几点思考——合肥市部门决算工作初析》调研报告,被国家级期刊《预算管理与会计》所采用。决算工作在全省财政决算工作综合考评中年年获奖。

  四、固本强基,夯实财政国库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健全岗位工作制度。理顺国库机构职责,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做到资金拨付、复核、记账等关键职务分离,银行预留印鉴分开保管;建立规范的AB角替岗制度和工作交接制度,按照规范程序办理工作和印鉴等交接;强化国库队伍建设,严格履行岗位职责,规范处理财政业务。二是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根据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和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需要,充分运用财政一体化平台信息系统,及时进行账务核算,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健全多层次对账制度,严格执行财政内部处室之间、上下级财政之间、财政与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财政专户开户银行之间的对账规定,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三是强化库款管理。强化财政收入支出预期管理,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和分析,积极与各税收征管部门进行对接,科学研判财政收入形势;细化库款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发现库款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原因和对策,提高库款管理前瞻性;建立地方财政库款全市各级财政联动管理机制,密切关注全市库款情况,对库款偏离合理区间的县(市)区加强督促和指导;加强市级调度资金统筹力度,通过调度资金“削峰填谷”,完善国库资金应急调度机制,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库款保障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8日